新享界S9官图发布,外观小升级,四驱增程仍无计划

晚上八点,偌大的展厅只剩下一排排被氙灯照亮的新车和忙着撤展的工作人员。新享界S9官图刚刚释出的那一刻,一队身影悄然停在那台未发布的新车旁。大伙盯着精致的尾灯和新换的徽标,像几位刑警围着一条疑点重重的线索。空气里有种莫名的肃静——大家都在盘算,这些换壳升级的细节里,到底藏着什么未被说出口的企图。

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疑惑?如果明明只差一个新手机的价格,却不能像换手机那样换车,是谁规定了这样的“消费规则”?假如你站在发布会现场,面对一次又一次产品焕新,是会默契地鼓掌,还是会微微一笑,再次仔细盯回奥迪A6L的细密缝线和大屏参数单?

华为鸿蒙智行的“造车家族”如今算是集体亮相了:问界、智界、享界、尊界,连“尚界”这种禅意味的名字都排得上号,起步15万元,顶配百万级新车——品牌矩阵做得密不透风。这一年,汽车圈的新老玩家几乎都有类似冲锋速度,堪比当年乔布斯掀桌子的手机迭代潮。不过,汽车不是手机。你可以换一部新手机,转手卖一台旧手机十分快利;新车呢,一次全额付款的幸福往往有五年、七年的分期和风吹日晒的考验在后。

这一次的主角,新享界S9,是鸿蒙智行今年最后的“压轴级产品”。它依然是S9和S9T的双生兄弟,留了一手S9T那个“更高端”的选项。这位S9,只做年度微调——新车标,家族化的星河大灯和轮毂,尾部细节更顺眼,说实话,算不上剧变,但胜在顺眼。对车标和灯具感兴趣的人可能会兴奋一下,但大多数人真正关心的是动力、电池和智能配置。全系标配四颗激光雷达,志在直追尊界S800的智能驾驶高度。这配置,放在一年前是光环,这会儿倒像是一道“年复一年的生日蛋糕”:大家已经期待它该有的样子,不再惊喜,反倒成了标配的底线。

动力方面,依然是纯电+增程双账本打法。纯电800公里申报,很能打。年初不少车企还拿600km当家底呢。只是,那些盯着增程的消费者可能要失望了,四驱增程版本,依然没有列入计划。别小看“没有四驱”这个不起眼的短板,毕竟增程车注重的是长途兼容性和极端工况下的应变能力,这类车主大多心里默念着:如果能有四驱,一台车顶两台用,高速、山路通吃。但现在没得选,尬的很。厂方会说“没市场需求”,但每次产品经理这么解释,我总忍不住在心里补一句:那你指望市场需求自己长出来?

再看配置与智能化——智能电子后视镜、百万像素大灯这些装备很吃香。不过需额外选配,价格一加,心理平衡立马微妙。有人问,这都2024年了,不标配智能驾驶,还用买单件提升豪华感?厂家也有话说:诚意有限,预算优先。不用怀疑,厂商和消费者的博弈,永远是隔着一层防爆安全膜,画着各自底线。

新享界S9官图发布,外观小升级,四驱增程仍无计划-有驾
新享界S9官图发布,外观小升级,四驱增程仍无计划-有驾

说回产品本身,本轮享界S9的产品策略其实很“安全”。“延续而不冒险,升级但不越界。”新车顶着压轴的光环上市,偷窥惯了“命案现场”的我,总愿意问一句,这么多优化,如果真有杀手锏,为什么要藏着掖着?把新东西堆上去,也未必能让理智的客户为之买单,毕竟,30-50万,这不是一笔可以随手挥霍的支出。在这个价格区间里,走进BBA展厅的客户,往往不是冲着某一项顶级智能来买单,而是冲着定价、品牌和某种莫名其妙的气场。而享界S9、S9T等新势力,不能只靠把参数拉满,就想实现情感跃迁——市场的账不止算配置,更考验品牌的社会积淀。

这里面有个职业上的小趣闻——我们“捉案”的逻辑就是这样:现场确实干净、证据确实扎实,但案件真相,有时却在嫌疑人的一次咳嗽、一次回望、一次神情放松里。新享界S9被层层参数包裹着,像极了一宗看似完美的案发现场,但终究还是得看购车人的“经验之谈”会怎么下判断,是信一手硅谷魔法师的算法,还是继续押宝德系“三件套”的老味道?

再打个比方,华为鸿蒙智行这拨造车如同一场职业剧,角色齐全,剧情绵密,却始终不敢下个狠手让老观众瞪大眼睛,剧情推进好比刑侦队的年终总结——按部就班,信息爆料到位,但悬疑感又不够带劲,实在让人少了点“非买不可”的冲动。有点像我们检验DNA时,发现嫌疑人的所有遗传标记都对,但始终缺一个motif,想定案又不够心安理得。

最后,如果你正坐在观望席,准备投入30-50万去买一台家用轿车,BBA和享界S9、S9T都摆在眼前。到底值不值,恐怕得拷问自己一句:你想要的,是智能驾驶带来的安全感,还是30年传承的品牌归属?你愿意让理智打败情怀,还是让一次配置升级压过了几十年习惯的车门声?

新享界S9官图发布,外观小升级,四驱增程仍无计划-有驾
新享界S9官图发布,外观小升级,四驱增程仍无计划-有驾
新享界S9官图发布,外观小升级,四驱增程仍无计划-有驾

所有答案,不在发布会现场,也不在配置单格子里。就像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有时候破案不靠证据最全,而是靠嫌疑人在凌晨两点时的一个眼神。至于你我,究竟更相信技术进步,还是情感老派,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难题。

那么,假如你站在展厅,在2024年换车这道关口前,会选择稳妥的“老三样”,还是赌一把被算法裹挟的新潮流?这案子,欢迎你作为“陪审员”来定夺。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