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的丰田,不是来卖车的,是来掀桌子的

丰田不装了,摊牌了。

12万98,一台丰田标的纯电轿跑,bZ5。

看到这个价格的时候,我太阳穴都跟着突突了两下,第一反应是坏了菜了,丰田这是被什么东西附体了?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蘑菇,还是被哪个穿越者夺舍了?

过去我们聊丰田,聊的是什么?是保值率,是QDR,是那个“开不坏”的民间神话,是一种近似于品牌玄学的信仰。你买丰田,买的不是车,买的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安心,是“这玩意儿出不了岔子”的心理按摩。

但现在,时代变了。

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的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比亚迪秦直接把价格干到了地板价,小米SU7用一场发布会把整个行业的底裤都给扒了。大家玩的不是商业,是修仙,要么渡劫飞升,要么当场成盒。

12万的丰田,不是来卖车的,是来掀桌子的-有驾

在这种背景下,你再跟我聊什么匠心、什么全球标准,就像是在诺曼底登陆的战场上跟人讨论下午茶的礼仪,不是说不对,是纯纯的不合时宜。最好的防御不是金钟罩铁布衫,是直接把对面的餐厅给爆了,让大家都没得吃。

丰田总算开窍了。

所以bZ5这个12万98的价格,不是营销策略,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自爆”。它传递的信号非常简单粗暴:“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丰田这一手,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同行放过。它不是来抢蛋糕的,它是来掀桌子的。这他妈才叫商战!

我们再来看看这车本身,就更有意思了。

坐进车里,一块15.6英寸的大屏,内置200多个APP。典中典。现在的新车,要是中控屏不大得像个移动的彩电,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这玩意儿,就像是压缩毛巾,看着巨大,泡开了用也就那么回事。

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车里那200多个APP,99%我都不会点开,剩下的1%是导航和音乐。其余的,都是电子包浆,是车企为了让你觉得“我赚了”而硬塞给你的。说真的,我最近在琢磨,与其给车配这么多APP,不如直接内置一个电饭煲,堵车的时候还能焖个饭,那才是真智能。

12万的丰田,不是来卖车的,是来掀桌子的-有驾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丰田“悟了”。它明白,在如今这个时代,参数和配置就是正义,堆料就是王道。你一个浓眉大眼的传统巨头,学人家新势力画烟熏妆,怎么看怎么别扭,但市场就吃这一套。你不画,有的是人画。

然后是那个Toyota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什么Momenta 5.0,什么30多项功能。听着特别唬人,感觉跟雷电法王杨永信的仪器一样,充满了不明觉厉的科技感。

但我必须得说一句暴论:决定自动驾驶成败的,从来不是特斯拉或者Momenta,而是横行霸道的“老头乐”。

你可以在实验室里模拟一万种极端路况,但你永远模拟不出一个老大爷骑着老头乐,以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从绿化带里闪现出来的场景。只要大爷躺得快,你车上一万个雷达都没用,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套精密的算法,在“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的民间智慧面前,脆弱得像张纸。

所以丰田搞的这些什么制动冗余、转向冗余,听着是挺牛,是在为安全加码。但这种安全感,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剂”。它能防住机器的失误,但防不住人性的混沌。这事儿吧,有,就是比没有强。但能过,就是能过。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丰田比作一个走火入魔的修仙者,可能有点离谱。但你再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那个意思?它过去靠着祖传的内功心法(QDR),独步武林。现在发现江湖变了,大家都开始玩枪了,你还在那儿扎马步。怎么办?心态爆了,开颠了,直接从床底下掏出了一把祖传的加特林,对着外面就是一顿扫射。

12万的丰田,不是来卖车的,是来掀桌子的-有驾

这姿势可能很难看,甚至有点歇斯底里,但有用。

因为对于很多还在犹豫的、信赖丰田这个牌子,但又对新势力的花里胡哨心存向往的潜在用户来说,bZ5就是那个“任意门”。它用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给你一个台阶,告诉你:诶,你看,我丰田也有大屏,也有智能驾驶,而且我还是那个开不坏的丰田。就问你怕不怕?

这是一种降维打击。它打击的不是产品力,而是用户的决策模型。

所以bZ5这车到底能不能成?谁在乎呢?

重要的是,丰田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在被现实毒打了无数次之后,终于也学会了掀桌子。当牌桌上所有玩家都在发疯时,保持正常反而是一种原罪。这,才是这个时代最朋克也最真实的剧本。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直呼内行。

12万的丰田,不是来卖车的,是来掀桌子的-有驾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