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很丰满?增程车这些现实痛点,让车主直呼“没想到”

你可能发现:现在路上跑的“绿牌车”,增程的比例是越来越高。

从理想一家独大,到问界靠它翻身,再到小鹏、深蓝这些曾经专注纯电的品牌也纷纷入局。一边是车企扎堆推出新车型,一边是不少车主分享“可油可电真方便”的体验。

理想很丰满?增程车这些现实痛点,让车主直呼“没想到”-有驾

看起来,增程车简直是“全能选手”的化身:

市区用电,安静省钱;长途烧油,告别里程焦虑——似乎完美融合了电车和油车的优点。
但,真相真有这么美好吗?

事实上,看似无懈可击的增程车,暗藏着不少让人头疼的“硬伤”,买之前不搞清楚,真可能后悔。

理想很丰满?增程车这些现实痛点,让车主直呼“没想到”-有驾

01. 高速油耗反杀油车,“脱裤子放屁”真不是玩笑

很多人想当然:增程车市区省油,高速就算不省,也差不到哪去吧?

真跑趟高速,现实往往啪啪打脸——这车,高速上可能比油车还费油!

原因就两点:

发动机被迫“加班” :高速巡航,电机耗电飞快。一旦电池电量不足(亏电),发动机就得全力发电,很难保持在最省油的“高效区间”,油耗蹭蹭往上飙。

能量“绕远路”损耗大:油车是发动机直接驱动轮子。增程车呢?得走个“烧油→发电→存电→电驱”的复杂流程,每一步都在损失能量。 结果就出现了讽刺一幕:挂着绿牌的电驱车,跑高速比同级别的燃油车油耗还高!实测下来,某些热门增程车在亏电+高速状态下,油耗轻松跑到7-8L/100km甚至更高,超过了同价位的凯美瑞、汉兰达等油车。

所以,别被“发动机不直驱所以省油”忽悠了。增程车高速一亏电,那就是用“最复杂的办法”,干“效率最低的活”——说句“脱裤子放屁”,真不算冤枉。

理想很丰满?增程车这些现实痛点,让车主直呼“没想到”-有驾

02. 纯电体验?充电慢、续航短才是日常

买增程,图的就是市区能享受电车的爽快感:加速猛、噪音小、成本低。

可真用起来,不少人发现——这“电车体验”水分不小,跟新一代纯电比,差距明显。

关键问题在哪?

充电速度被“吊打” :现在主流的纯电车,像极氪007、小鹏G6这些,都是800V高压平台加持,十几分钟能补进三四百公里。 但你看主流增程车:理想L7、问界M7,清一色400V平台,最大充电功率也就80kW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电量从20%充到90%,起码等半小时起步,吃顿饭都嫌慢! 电池小就算了,充电还这么磨叽,体验能好?

纯电续航捉襟见肘:为了控制成本和车重,大部分增程车的标称纯电续航也就200公里左右(WLTC工况下实际可能更低)。 就这点续航,别说长途了,市区通勤勤快点,两三天就得充一次。 家里有桩还好,要是依赖公共桩,频繁找桩、等待充电的折磨,谁用谁知道。 尤其到了冬天,电池活性下降,续航再打折,这感觉就更酸爽了。 所以,别指望增程车能给你“完整的电车体验”,在充电速度和续航便利性上,它差了纯电一大截。

理想很丰满?增程车这些现实痛点,让车主直呼“没想到”-有驾

03. 亏电状态?秒变“拖拉机”,驾驶质感全无

你以为增程车能时刻保持“电车般的顺滑”?

电门跟脚、动力随叫随到?

太天真了!这一切的前提是——电池得有电!

一旦电量耗尽(亏电),画风突变:

动力变“肉”,超车没底气:这时电机全靠增程器“现烧油发电”供能。发电功率不稳定,车子立马“软脚虾”——电门踩下去,动力要迟滞半秒才来,超车、变道都让人心里发虚。

噪音震动齐上阵,“质感”消失:为了保证发电量,发动机得满负荷嘶吼,“哒哒哒”的噪音和恼人的震动全回来了,车厢静谧性荡然无存,说话都得提高嗓门。 难怪有车主吐槽:“跑长途,前半段是电车,后半段是拖拉机。”

理想很丰满?增程车这些现实痛点,让车主直呼“没想到”-有驾

说白了,增程车远非宣传中那般“全能无短板”。

它试图融合纯电的体验和油车的便利,但实际用下来,往往是两边都不够彻底,甚至都有明显的妥协:高速油耗可能更高、充电比纯电慢得多、亏电时驾驶品质暴跌。

当然,它解决了纯电的里程焦虑,对充电不便或频繁跑长途的用户仍有价值。 技术也在进步,比如小鹏、理想新一代增程车在提升纯电续航和充电速度。

但买车是大事,千万别被营销话术带偏,以为某种技术能“包治百病”。看清这些鲜少被提及的缺点,结合自己的实际用车场景(是天天市区通勤,还是经常跑高速?家里有没有充电桩?),才能做出不后悔的选择。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