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家庭车到底得满足什么需求?空间要大,动力要够用,安安全全把一家人送到目的地,出门办事又得看起来像回事,这几点能做到,剩下的就是细节了。现在市面上那么多新能源车,纯电、插混、油电,各种续航、各种配置,选择其实让人迷糊。大家是不是都或多或少有过续航焦虑?是不是每次查电、补能都像计算高数题?说到底,我们只是想找一辆能踏踏实实陪着家人出门的车,而不是天天计算充电站和油价的车。那么,像领克10EM-P这样的新选择,靠谱吗?
先说最扎实的亮点——综合续航1300公里。你说以前燃油车开高速,那是加一箱油到底,但新势力电车呢?纯电续航一亮出来动不动就夸张,但一到冬天或开空调你就知道,官方数据和现实体验常常是两码事。这车给到120至240公里纯电(CLTC),城市里通勤调成纯电开,日常完全够用。有人说,你家有充电桩么?真有的话,想省钱白嫖充电,每天市区跑一两百公里都不用烧油。没桩也不怕,开远距离自动切混动,油和电合理分配,用车体验不会让人抓耳挠腮。
那天一家人一起试了试空间。超过3米的轴距,实际坐进去后排膝部和头部空间真的是够用。但说实话,溜背造型帅是帅了,后排要是都大个子,头部还是会遇到限制。不过,真不至于委屈到哪,只要不是姚明那种身高。老板键和后排小桌板这个设计挺有想法,孩子可以写作业,老人能躺着伸腿,日常带娃出游非常友好。储物空间虽没那么夸张,但常见行李、婴儿车之类没压力,真的需要装大件还专门买SUV去吧。
车外观嘛,你要面子能要到。别的不说,分体式灯组那辨识度不是吹的,夜里一亮两道锋芒,挺有未来科技味。星尘灰金属漆阳光下闪烁着细腻亮点,比普通白黑要高级些。常开在小区和商圈,停下不用解释,大多数人都得多看两眼。
再说内饰,15.4英寸中控屏,系统支持华为HiCar和CarPlay,手机党直接无缝切换。芯片是NVIDIA Thor,700TOPS算力,啥意思?就像你的手机从普通安卓换到旗舰苹果,响应飞快。现在用着流畅,等过几年圈钱升级有硬件底子,不怕被淘汰。
前排座椅啥加热通风按摩,后排主流加热通风也没落下。有钱还能加哈曼卡顿23扬声器音响,最大1600W,喜欢在路上开音乐的,直接就是电影院效果。反正你一天坐一两个小时车,又不是在家,听着舒服点很值。
说说驾驶这块,毕竟家庭车不是用来飙车的,但偶尔高速、山路也得能应对。1.5T油机+前后双电机,动力参数其实已经相当鲶鱼了,390kW和755N·m,这数能比得上一些性能车。但开起来是平顺流畅,不突然爆发,主要还是照顾乘坐者的舒适。纯电模式电门跟脚,市区里加速灵敏,开起来有种很省心的顺滑感。油耗也不夸张,基本上城区电耗18度左右,混动油耗4.5升,这个维度,同级别大车很难挑出毛病。
高速体验其实很惊喜。你可能担心无框车门的隔音,但目前风噪和胎噪控制得真不赖。底盘也不软,欧系调校,过坑不散,高速变道扎实,不飘不晃。唯一小瑕疵就是悬挂有点硬,遇到烂路里面的碎震还是有点明显,但你要真讲究极致舒适,不如去买丰田艾力绅那种大面包吧。
能量回收选项多,调强点也不会拖着难受,适应一天就OK。刹车很线性,电制动和机械制动融合自然,踩着不虚。整体下来,油电切换不像那些老插混车,动静大,反而悄悄无感,完全不用担心城里堵车、频繁启停。
安全和辅助驾驶是现在买车必须关注的点。这车全系用上了激光雷达和四驱,还有11外摄像头、12超声波、5毫米波、1激光雷达那一套极客装备。说实话,这硬件不是故意秀肌肉,而是为以后OTA升级做储备,毕竟你买车不是只用一年两年。
实际路上试了下,辅助驾驶启动还挺人性,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非常靠谱,轻松应付高速环线和市区拥堵。你以为这些只有奔驰宝马能做,国产品牌且做得更细致。记忆泊车支持自己学习路线,每天上下班在小区或者写字楼那种固定车位用很方便。遇到障碍物监测,提示也不聒噪,个人觉得比手机导航语音好多了。
安全方面,基本上前后碰撞、倒车侧预警、开门预警、交通穿行提示都给足了。小区出入蹭蹭碰碰多,这些预警比啥“自动泊车”还管用。疲劳驾驶监测也接了上,分神了它会提醒你,但有时候音效可以更柔和点,别冷不丁来个大音量吓一跳。
说说配置选项,家庭用户签单之前最关心的就是“买贵的不知道值不值”,这车级差分得很明晰,但旗舰技术什么激光雷达、四驱和Thor芯片全系都有。只有纯电续航和轮毂皮料细节有高低之分,懒得纠结配置选个合适预算放心买。
现实中拿它和凯迪拉克CT6一比,你能看出思路不一样。凯迪拉克依然主推传统2.0T大马力油机,加上10AT变速箱和主动降噪等美国豪华车的经典套路。空间尺寸上虽然大一圈,油耗却比领克高不少,后排座椅舒适性、科技辅助都不如国产车做得细。最重要的是,CT6价格区间三十多万到将近五十万,大部分配置都要加钱选,低配只能感受到外形的豪华,细节需要掏钱。
领克10EM-P强调的是底层技术普及,不是恨不得你全部加钱,而是平衡主流需求。你要省油,它能电混一体;喜欢科技,雷达芯片全给;要安全,所有主动防护一应俱全。选版本其实就是选续航长度和外观轮毂皮料这些,核心体验大同小异。
这里最值得琢磨的是一种心态的变化。以前买车,家长可能更尊重品牌和面子,现在这一代用户更在乎产品力和实用性。不比谁标的数字大,而是谁的日常体验扎实。“真Ultra”并不是猛吹数字、只拿参数砸你,而是把关键科技藏在细节里,让你用的时候觉得处处体贴。比如辅助驾驶里,每个提醒和判断其实都为驾驶时分神或者疲劳留有冗余,但又不会时不时打扰你。当你带着老人孩子全家出发时,这种底气其实才最值钱。
再来问几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该让车回归工具属性,做到安全、省心、家用第一位,而不光是用来炫耀?是不是在选择智能化和新能源的时候更应该看硬件扎实,而不是只听流量喊的那几个字?
我觉得,像这样全系标配旗舰科技、给够主流安全与动力的中大型插混轿车,才是未来家庭购车的主流。它不一定能让邻居都羡慕你开什么“豪车”,但它能保证你每一次出门都安心、舒服、体面,也不用为续航和油价伤脑筋。不管牌子还是参数,最终都归于生活本身,车是车,人是人,别让买车变成焦虑比赛。剩下的,就是和家人一块平稳跑完每一个普通又重要的旅程。
所以,综合续航1300公里,有实打实的技术底气;Thor芯片+DHT Evo混动电驱,不是堆数字而是真能用得上;空间、舒适、安全、智能都摆在明面,买的就是踏实。这种懂得“藏拙”的车,可能才是家用车市场的新答案,不是每个细节都夸张显眼,但每次用起来都能让人放心。什么时候国产车都懂得这样做,大家买车才真正省心。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