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数十名小米SU7 Ultra车主联合发起退车维权,控诉该车型4.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存在功能虚假宣传,且系统升级后强制锁定半数动力,引发业内震动。
核心争议:高价配置成“摆设”
车主实测显示,宣称“双风道导流、辅助散热”的碳纤维前舱盖,经鼓风机测试无法产生气流导向,拆解证实其与刹车系统无结构连接。此外,小米4月30日推送的1.7.0版本系统将1500匹马力锁至750匹,要求用户刷赛道成绩解锁,被批“变相阉割性能”。
企业回应:补救措施难平众怒
小米汽车紧急推出改配铝制机盖、赠送2万积分(约2000元)及暂停系统更新等方案,但车主质疑补偿力度不足,部分已委托律师启动维权。法律人士指出,若虚假宣传成立,小米或面临集体诉讼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三倍赔偿。
行业警示:新势力营销信任危机
事件暴露造车新势力“配置内卷”风险——碳纤维盖减重仅0.3公斤却溢价20倍,1500匹马力依赖未成熟技术。专家警告,过度包装参数、功能“期货化”正透支市场信任,或引发新能源车消费退单潮。
高层动态:雷军首度公开承压
5月10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坦言“过去一月系创业最艰难时期”,间接回应舆论风暴。目前,涉事车辆交付已超两个月,维权群人数持续增加,事件走向或成新能源车营销合规性标杆案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