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丰田bZ5经历水陆空极限试验,密封不漏电,高空坠落舱无损

当一辆电动车从6米高空坠落、被900公斤挖斗撞击、在1.35米深水浸泡1小时后依然能正常开门行驶这不是科幻片,而是一汽丰田bZ5的真实测试记录!

2025年7月,一汽丰田联合央视财经和中汽中心,对bZ5展开了一场名为“水陆空”的极限安全试炼。 这场测试全程公开,用远超国标的数据和真人实车挑战,重新定义了电动车的安全标准。

一汽丰田bZ5经历水陆空极限试验,密封不漏电,高空坠落舱无损-有驾

浸水测试:1.35米深水浸泡1小时,逃生通道依然畅通

在模拟暴雨洪涝的极端场景中,bZ5被浸入1.35米深水(远超国标1米要求),持续浸泡60分钟。 结果令人震撼:电池包滴水未进,高压系统自动断电,未发生漏电或短路。 ,即使全车断电,机械式车门冗余设计仍确保车门正常开启,真人驾驶员成功逃生。 这背后是丰田IP67级防水密封技术,电池包如同穿上“潜水艇铠甲”,而车门机械结构独立于电路系统,彻底打破“电动车泡水即报废”的焦虑。

一汽丰田bZ5经历水陆空极限试验,密封不漏电,高空坠落舱无损-有驾

高空坠落:6米自由落体,乘员舱竟“零变形”

一汽丰田bZ5经历水陆空极限试验,密封不漏电,高空坠落舱无损-有驾

想象一辆车从两层楼高度(6米)被直接扔向地面,bZ5在坠落测试中承受的冲击力高达数吨。 落地瞬间,车身发出巨响,A柱未变形,所有车门正常打开,电池包无位移、无漏液。 假人伤害值远低于优秀标准,证明乘员生存空间完好无损。 支撑这一奇迹的是整车20%以上1500MPa热成型钢的“钢筋铁骨”,以及仿生学“折纸溃缩”设计:碰撞能量被车身骨架精准分散,避免座舱挤压。

一汽丰田bZ5经历水陆空极限试验,密封不漏电,高空坠落舱无损-有驾

碰撞暴力美学:80km/h侧撞+900公斤挖斗连击,车门照常开

最颠覆认知的测试在碰撞环节上演。 首先,一辆重达2吨的越野车以80km/h时速从侧后方撞击行驶中的bZ5。 车辆仅小幅横摆后自动修正轨迹,电池零热失控。 随后,20吨级挖掘机挥舞900公斤金属挖斗,以43km/h速度连续两次猛砸bZ5车门! 现场视频显示,车门被撞出深坑却未被撕开,车锁牢不可破,底盘无侵入变形,车辆甚至能继续行驶。 四大机械冗余系统在此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当一套制动或转向系统失效时,备用系统0.5秒内立即接管,确保失控风险归零。

一汽丰田bZ5经历水陆空极限试验,密封不漏电,高空坠落舱无损-有驾

28年0电池事故的底气:五重护甲与四大冗余

一汽丰田bZ5经历水陆空极限试验,密封不漏电,高空坠落舱无损-有驾

bZ5的极限表现绝非偶然。 丰田电动化技术积淀28年,全球超3000万辆混动车型保持“零电池重大事故”纪录,其安全逻辑被完整复刻到bZ5上。 电池包采用五重防护:吸能车身结构缓冲冲击→无电外壳隔绝短路→下置冷却器防漏液→绝缘冷却液(绝缘性高普通50倍)→过充监测系统三重保险。 控制安全更部署四大冗余:双电路制动、双芯片驻车、双信号转向、双电机控制,构建“容错式生命防线”。

一汽丰田bZ5经历水陆空极限试验,密封不漏电,高空坠落舱无损-有驾

合资反攻的底牌:安全不是豪华,而是底线

当新势力用“冰箱彩电”和“续航内卷”吸引眼球时,bZ5以12.98万起售价和央视背书的硬核测试,将竞争拉回本质:安全才是电动车的生存底线。 中汽中心报告显示,其电池穿刺后30分钟无明火,提前满足2025年国标最严要求;全系标配9气囊(含膝部与侧气帘),115项碰撞工况覆盖率行业第一。 一位参与测试的工程师直言:“如果车门撞不开,再大的屏幕有何用? ”

一汽丰田bZ5经历水陆空极限试验,密封不漏电,高空坠落舱无损-有驾

真人挑战生死时刻:他们为何敢坐进测试车?

与其他品牌用假人测试不同,bZ5是唯一启用真人参与深水逃生和碰撞试验的车型。 在1.35米浸水舱内,驾驶员需在断电后手动开门;在80km/h撞击瞬间,乘员直面冲击力。 这些画面通过央视镜头实时传播,将抽象“安全参数”转化为具象的生命信心。 社交媒体上,一条高赞评论道破人心:“看腻了PPT参数战,敢玩命实测的品牌才值得托付。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