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汽车在魔都车展上祭出了一招“线控数字底盘技术”,颇有几分“黑科技”的味道。简单来说,就是要把汽车的诸多“老家伙”——方向盘、刹车——统统换成电子信号指挥棒。据说,这玩意儿今年下半年就要“落地”了。
这事儿,咂摸起来,有些门道。一方面,汽车智能化看来是真的要“下沉”到核心地带了,不再是玩弄花哨的“大屏”、“语音助手”。另一方面,这种底层逻辑的革新,真能让咱们“掌舵”更稳更爽?还是说,这又是厂家们新一轮“梭哈”,最终“埋单”的还是咱老百姓?
现如今,不少车企都在叫嚣自动驾驶,但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真正让人“心水”的L3、L4级别,离咱们还远着呢。智己这套线控底盘,在某种程度上,像是给自动驾驶“筑基”。他们宣称,这技术能让车身更灵动,转弯半径更小,哪怕“爆胎”也能“扶正”。听起来“巴适得很”,但细想之下,这些“buff”真的那么“刚需”吗?
就拿“4.69米极致转弯半径”来说,的确,在一些“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城市里,掉头是方便了不少。但代价呢?方向盘的手感会变得很“妖娆”,低速时可能稍稍“拨弄”一下方向盘,车就“猴急”地转弯。这对于“老司机”来说,需要“磨合”,甚至会埋下安全隐患。毕竟,开车这事儿,肌肉记忆才是“定海神针”。
还有那个“灵蜥爆胎稳定控制系统”,听着简直是“护身符”。但咱们也得盘算盘算,如今的轮胎技术已经很“能打”了,“趴窝”的概率其实并不高。为了一个可能几年都“撞不见”的极端场景,去“接盘”一套复杂的电子系统,真的“回本”吗?而且,电子系统“宕机”的概率,可比机械系统高多了。
当然,智己也放话了,这套系统能提升高阶智驾的响应速度和精准度。但关键是,现在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本身就“一言难尽”。把车辆的“生杀大权”更多地交给电脑,真的能让人更“踏实”吗?万一系统“抽风”,或者被“黑客”盯上,那后果不堪设想。
或许有人会说,技术“迭代”是大势所趋,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一棍子打死”。这话不假,但技术“迭代”的方向很重要。是应该追逐更“炫技”的功能,还是应该把安全性和可靠性放在“C位”?这恐怕是所有车企都应该“走心”的问题。
与普遍认知不同,汽车说到底是个“代步工具”,安全、可靠才是“硬道理”。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技术创新”时,是否忽略了用户真正的“痒点”?
智己这次的线控底盘,无疑是一次“豪赌”。但最终能否“圈粉”,还得看它能否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而不是制造新的“内耗”。毕竟,“掌舵”这事儿,“稳”才是最大的“牌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