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de Everywhere:高通车展的另一种参与感

2025上海车展开幕以来,“缺席者”再次成了话题中心。

据硅星人观察,有不少耳熟能详的汽车企业缺席了这场两年一度的车圈盛事。例如,韩国现代、起亚和捷尼赛思没有参加本次上海车展,雪佛兰、斯巴鲁、斯柯达和捷达不见了身影,就连超豪华的一些品牌,诸如劳斯莱斯、玛莎拉蒂和兰博基尼也罕见退出。

但也有另外一种“缺席者”完成了对车展的“统治”。你在展馆中看不到它的展台、品牌标识,甚至连它的Logo都鲜有出现,但你却能在新势力车企、传统豪华车企,以及核心供应链企业的最新车型中频频“撞见”它的身影——它的芯片,它的平台,它的系统。它就是高通。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Snapdragon Ride平台实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集体亮相”——不是由高通自己主导,而是由它的合作伙伴们共同完成。

从主舞台的灯光焦点到技术巡展的底层逻辑,“Ride Everywhere”似乎成为高通在2025上海车展真实的注脚。一个没有设展台的科技公司,却通过广泛的合作网络和深度技术嵌入,以“隐身者”的姿态,完成了对车展话语权的另一种“统治”。

Ride Everywhere:高通车展的另一种参与感-有驾

高通的初衷是打造一个统一的“数字底盘”平台,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安全性和可靠性,以统一的软件平台支持不同功能,并适配汽车行业生态的整体需求。

Snapdragon Ride平台以多款SoC、加速器、丰富的软件和软件栈、以及可实现高度可扩展且模块化的开放可编程架构,为不同阶段的驾驶辅助系统和面向不同价位段市场的车型提供性能、能效和成本的最优解,降低合作伙伴产品开发的复杂性并加快商用。

今年也是Snapdragon Ride平台落地的关键节点——多个车型进入测试和交付阶段,合作范围覆盖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以及出海新势力。

上海车展前夕,高通与元戎启行宣布基于Snapdragon Ride平台(骁龙8650)打造多款面向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功能且兼具高性能与成本优势的驾驶辅助解决方案,带来更加出色的城区智能领航辅助(NOA)等功能。

据介绍,高通还联合宝骏、零跑、奇瑞、上汽通用别克、一汽红旗、卓驭科技等合作伙伴带来搭载Snapdragon Ride平台的多款车型和产品展示。其中,基于骁龙8650打造的灵眸智驾3.0系统应用于全新宝骏享境,该系统集成多项先进功能,包括城市NOA、全速域AEB等,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驾驶辅助选择。目前,采用Snapdragon Ride平台的车型已覆盖从6万至34万价位段的不同层级市场,更多用户已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驾驶辅助体验

Ride Everywhere:高通车展的另一种参与感-有驾

超过30家中国汽车品牌和一级供应商选择Snapdragon Ride平台打造驾驶辅助和舱驾融合解决方案。例如高通和德赛西威宣布利用Snapdragon Ride平台(骁龙8650和骁龙8620)以及Snapdragon Ride Flex SoC(骁龙8775)打造了ADAS和舱驾融合解决方案,凭借‘同套硬件、两套算法’的灵活适配能力,推动全球汽车厂商加速实现安全可靠的驾驶辅助功能普及与落地升级。

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来看,高通已构建出完整的车载平台组合:

  • 骁龙座舱平台,早已在国内座舱市场占据第一;
  • Snapdragon Ride平台,面向不同级别NOA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
  • Snapdragon Ride Flex平台,为舱驾融合打通技术底座,支持安全、视觉、交互三位一体的设计目标。

而在Ride平台之下,也形成了清晰的分层战略:Snapdragon 8620主打高速NOA,以极高性价比、被动散热等硬件优势适配中低端车型; Snapdragon 8650/8775支持更高阶城市NOA,满足复杂场景感知与推理需求; Snapdragon Ride Flex则完成了座舱与辅助驾驶的融合,迈向舱驾一体化。

更为重要的是,从用户视角出发,智能汽车也正在发生微妙的体验转变。过去,驾驶辅助系统往往是“幕后运行”的功能性存在,而现在,它越来越与座舱体验同步感知。比如,打开语音助手规划路线的同时,车机提示前方有加塞风险;又或者,车道保持时AI界面通过自然语音反馈系统状态……这一切都需要一个高度融合、低延迟的底层平台,来打通座舱与感知之间的边界。

从舱到驾的融合,不只是技术架构的问题,而是体验一致性的必然要求。高通技术公司汽车、行业解决方案和云事业群总经理Nakul Duggal提出,高通打造舱驾融合架构的原因之一,首要是评估某些系统的成熟度,当这些系统足够成熟时,思路就变为了如何进行整合,从而降低整体系统成本。

高通技术公司汽车、行业解决方案和云事业群总经理Nakul Duggal
高通技术公司汽车、行业解决方案和云事业群总经理Nakul Duggal

目前,座舱系统和ADAS是两个独立存在的系统,系统中包括的硬件、内存、接口、连接器、印制电路板(PCB)等,完全是两套的。“当我们提出舱驾融合架构时,我们首先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ADAS方案是否已经成熟到可以被整合进系统,同时还能实现完全隔离、互补干扰,并且能够在单颗芯片上同时运行信息娱乐系统和ADAS。”而当用单颗芯片同时运行这两个系统时,能够省去两个系统的物理模块、两套接口、两套散热解决方案和两套内存子系统的成本,将所有这些硬件整合为一套——这也被很多车企认为是在成本和稳定性上优势。

这种融合的“底层实现”,也就构成了Snapdragon Ride Flex平台的核心价值——一颗芯片解决两个系统,打破系统割裂带来的体验跳脱,实现数据贯通、算力协同与整体成本优化。据介绍,今年车展上已有6-7款搭载Snapdragon Ride Flex SoC的车型进入路测阶段,这标志着舱驾一体方案正从样车验证迈向量产落地。

Ride Everywhere,从字面上看,是指高通Ride平台被广泛部署、无处不在;而在更深层的理解中,它也意味着高通将自己的“技术架构”深度嵌入中国智能汽车的生态体系之中——每一辆车的智能进化,每一个系统的协同优化,都有可能建立在它所构筑的数字底盘之上。

在过去十年,中国车企用新能源技术重塑了全球汽车格局;而接下来的十年,智能辅助驾驶与舱驾融合的浪潮,或许也是下一个黄金时代的序章。

谁拥有更完整、更成熟、更开放的底层平台,谁就有能力定义整车智能化的新范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