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车主花23万提海豹四驱版,半年后冬天实测续航从550掉到400公里,底盘还时不时咯噔响:这笔账到底划不划算

杭州车主花23万提海豹四驱版,半年后冬天实测续航从550掉到400公里,底盘还时不时咯噔响:这笔账到底划不划算

去年11月的一个下午,我开着海豹去绍兴办事。暖风开着,高架上还堵了二十分钟,到地方一看仪表盘——电量剩30%。出发前明明还有65%,这一路也就八十来公里。那会儿室外温度大概零下三四度,我站在停车场,盯着充电桩上“使用中”的红灯,突然明白了什么叫续航焦虑。

提车是去年三月份的事儿。4S店在滨江,销售小哥说得挺实在,没怎么吹。试驾那天天气不错,踩下电门的瞬间,整个人往后一仰,这推背感比我之前开的2.0T雅阁猛多了。3.8秒破百不是开玩笑的,红绿灯起步基本没对手。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的是那套iTAC系统。听着名字挺玄乎,实际体验确实有点意思。有次走之江路那段山路,下着小雨,路面湿滑,我试探着给了点油门过弯,能感觉到轮子在不停调整扭矩分配,车身特别稳。后来才知道,这玩意儿能在毫秒级的时间里重新分配前后轮的动力,比传统ESP反应快太多。

前双叉臂悬架也算个亮点。刚开始没太在意,开了几个月才体会到区别。过减速带的时候,车身一下就过去了,不会有那种晃晃悠悠的余震。高速上并线也利索,方向盘指哪打哪,不用来回修正。这悬架在二十万出头的电车里头,算是少见的配置。

不过到了冬天,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杭州冬天其实不算冷,也就零下几度的样子。但电池就是不给力,原本能跑五百多公里,现在四百出头就得找桩。有天早上出门,电量显示还有78%,开到公司掉了15%。就十几公里的路,空调开了22度,也没怎么激烈驾驶。

磷酸铁锂低温性能差,这事儿买车前就听说过。但真遇上了,心里还是会犯嘀咕。特别是周末想去趟安吉或者千岛湖,来回两三百公里,得盘算好充电桩的位置,不然心里没底。

车机系统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刚提车那会儿,DiLink用着挺流畅,屏幕滑动跟手机似的。后来不知道升级了哪个版本,偶尔会卡一下。导航界面点进去,有时候要等两三秒才能反应,空调调节倒是没问题。去过几次4S店,师傅说正常,可能是后台程序多了。但朋友那台Model 3,界面虽然简陋,但几乎不卡,这点确实让人有点不爽。

杭州车主花23万提海豹四驱版,半年后冬天实测续航从550掉到400公里,底盘还时不时咯噔响:这笔账到底划不划算-有驾

底盘异响是最让人介意的。

大概是提车三个月后,气温升上来了,后悬挂那块开始偶尔传出“咯噔咯噔”的声音。不是每次都有,通常是过坑洼路面,或者掉头转大弯的时候会响一下。第一次听到以为是车上放了什么东西,后来发现是底盘。

去4S店检查过两次,师傅说是塑料件热胀冷缩,属于正常现象。话是这么说,但开着总觉得别扭。后来加了几个车友群,发现反映这个问题的人还真不少,南方城市的车主尤其多。有人说过了磨合期就好了,也有人说换了衬套能改善,反正众说纷纭。

充电速度倒是没话说。我这版本支持800V平台,用超充桩的话,从30%充到80%也就十来分钟。平时在家楼下用慢充桩,一晚上妥妥的。这点比燃油车省心,至少不用特意跑加油站。就是节假日去服务区,充电桩经常要排队,有时候等半小时才轮上。

空间表现中规中矩吧。轴距将近2米9,后排坐着不挤,我1米78坐进去,腿部还能剩一拳多。但座椅填充偏硬,可能是为了突出运动感,包裹性确实好,就是长途坐久了腰有点酸。

开了大半年,23万出头的价格,有些地方超出预期,有些地方也确实差点意思。操控、加速、底盘质感,这几样在同价位里算是能打的。但续航打折、车机偶尔卡顿、底盘异响,这些小毛病也挺烦人。

电动车就这样,优缺点都很明显。适不适合,得看你怎么用。要是每天就在市区转悠,充电方便,那问题不大。但经常跑长途,或者北方冬天特别冷的地方,可能就得掂量掂量了。

买车这事儿,还是得自己多试试。别光看账面数据,也别全信销售说的话。开上路才知道合不合适,这钱花得值不值,心里自然有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