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收购极氪全部股份,后者退市加速资源整合迎战略升级

来源:新鲜速递

🚗 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协议核心解读

⚙️ 一、合并核心内容

交易方式

吉利汽车(港股代码:0175.HK)以现金或股权置换方式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约37.2%)。

现金方案:每股极氪股份2.68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份(ADS)26.87美元。

股权置换:每股极氪股份置换1.23股吉利汽车股份,或每股ADS置换12.3股吉利ADS(以每股17.15港元为基准)。

吉利汽车收购极氪全部股份,后者退市加速资源整合迎战略升级-有驾

未主动选择的股东默认获现金补偿,总现金代价最高约171.99亿元人民币。

后续安排

极氪完成私有化后从纽交所退市(原代码:ZK),成为吉利汽车全资子公司。

极氪品牌仍保持独立运营,但技术、供应链与渠道资源将与吉利深度整合。

🌍 二、战略背景与目标

贯彻《台州宣言》

2024年9月吉利发布宣言,要求结束多品牌“赛马机制”,聚焦资源避免内耗。此前已合并几何汽车入银河系列、领克并入极氪体系,本次为战略收官关键一步。

协同效应最大化

技术整合:极氪的豪华纯电技术(如900V高压平台、AI数字底盘)与吉利主流市场制造体系结合,加速技术下沉。

成本优化:研发、供应链统一调配,预计年省数十亿元,管理效率提升15%-20%。

市场覆盖:形成 吉利银河(主流)、领克(高端)、极氪(豪华) 的清晰矩阵,实现燃油/纯电/混动/醇氢电动全动力形式覆盖。

📊 三、市场与资本影响

销量与产能支撑

2025上半年吉利总销量193万辆(同比增30%),新能源渗透率达52%;极氪上半年销量8.79万辆(同比增3%)。

合并后年销量目标上调11%至300万辆,剑指全球车企前十。

资本市场反应

极氪私有化估值(2.687美元/股)高于5月提案(原报价2.57美元/股),反映吉利对整合信心。

德银等机构看好港股平台价值重估,预计吉利估值向“智能科技公司”靠拢。

⚠️ 四、争议与挑战

品牌独立性争议

部分用户担忧极氪的“先锋基因”被稀释(如取消用户共创机制、技术更新放缓)。

吉利明确承诺三大品牌保持独立定位,极氪管理层(安聪慧等)进入集团决策层。

行业竞争压力

小米SU7/YU7等新势力冲击中高端市场,特斯拉持续降价,合并后需快速验证协同效果。

极氪美股流动性低迷(市值从110亿缩水至57亿美元),退市可规避中概股风险。

💎 总结

此次合并是吉利从“多品牌扩张”转向“集约化作战”的战略里程碑:

- 短期:通过资源整合降本增效,强化新能源全赛道布局;

- 长期:以“技术共享+品牌独立”模式冲击全球市场,但需平衡创新锐气与规模化效率的矛盾。

中国汽车行业正从“多生孩子好打架”转向“攥指成拳”,吉利的探索为传统车企转型提供了关键范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