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001新版预售开启,动力性能全面升级,自动驾驶硬件强大但实际体验待观察,老车主是否后悔只能交车后才知道
刚赶上行业新闻。那天在工厂门口,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极氪新款预售,居然已经开卖了。交2000定金,十月就能提车。你知道这个速度吗?某种程度,上次我试驾的极氪001都还在晃荡,突然就听说要推新款,心里竟有点小慌。
我一个朋友刚买了老款极氪001,一年前交的款,花了30出头。我们聊天他就问:新款比老款快多了吧?是不是还得搭载最新硬件?我能感觉到,他其实更关心,用个简单点儿:这次升级是不是指望车子能不出毛病?但也知道车厂对新技术的迷恋,总觉得新鲜才是王道。
先说数据,要打个样:这次新车最牛的,速度方面,官方宣称百公里加速只要2.8秒多。样本少,但体感极强。要真这样,几乎和特斯拉Model S Plaid差不多体验——而且,别觉得只是调侃,猛一看,参数确实惊人。这个速度,估算的时候,我心里已经开始小算帐:动力低速冲刺时的能耗,可能比之前提升了15%,但我猜这和电池调校有关——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比一下,说到这我忘了问,极氪和腾势Z9 GT,究竟差在哪?我身边有几个用腾势的,不免直呼:价格差不多,但Z9的空间更大一点,配置也更丰富。极氪强调性能,但实际驾驶感受能不能落到实处?我对比了两款车:极氪001四驱版有912匹马力,瞬间飙到200公里时速像极了飞毛腿,但平时用在城市里,开起来到底多狂?说到这我觉得:参数疯狂的背后,是车厂的研发团队在硬件堆料上花的心思——就像大厨准备用上新鲜海鲜和名贵酱料,料理方式粗放不代表好吃,但他们都喜欢用最先进的食材。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照片里是我的一张极氪001的内饰,大块屏幕和驾驶员的手扶位置显得极简。你想想,像这样的科技餐盘,在实际驾驶中是不是操作便捷?这才是我想知道的。
底盘更换了双腔空气悬架,离地最高调到206毫米,那就是说,它不仅能跑高速,还能跑烂路——有人问,这车能不能越野?我会告诉他:别搞笑了,但的确能应付一般的坑洼。CDC阻尼系统也升级了,更稳多了,但开车时,总会有点小想:这是不是只是科技亮点?因为,我知道,硬件能堆出来,但软件成熟度才是真正考验。
自动驾驶系统硬件上用了Nvidia的最新芯片,计算力达到700TOPS——这数字,换成生活比喻:就像给一辆普通的摩托车装了贼厉害的导航,能同时处理40个任务,但实际用起来,还得软件让它变得聪明。传感器也升级到31个,这确实不少,但是不是每个都用得上?我在想,厂商们把传感器堆得多了,硬件成本会不会上涨得快点?(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有个疑问:这次新硬件,能不能真正带来用得顺心的自动驾驶体验?其实我一直觉得这才是关键,不然参数堆得再高,也只不过是纸面功夫。而且,还想着:用电池的角度来说,铁锂续航710到810公里,三元锂会不会更贵,耐用性更高?估算,如果冬天续航衰减20%,那剩下的续航是不是就差不多同级别车一半?这是不是意味着,三元锂只是噱头,还是实际更长久?不太敢确定。
说到价格的问题,我心里其实有点悬:这次会不会贵出个天?我知道,现在很多人越来越在意性价比。一台30多万的车,花一年时间,能感觉到什么变化?我还纳闷:为什么火力全开的硬件升级,不一定能转化为实际用车的便利?像我朋友买车时,还曾苦恼:充电难、慢,故障多——硬件再强,不解决这些痛点,只会让车主更离心。
至于供应链,想想也是:这几年芯片涨价、材料短缺,车企逼不得已用点应急货。就像爆米花不够,用不成熟的玉米粒凑一凑,硬件叠多了,车子固然硬核,但得看软件能不能消化它们的能量。说到这我觉得:极氪的硬件秀只能算是基础建设,真正让车变得智能、顺畅,还是在后台软件的调教。
我刚才翻了下我的相册,看到了早期试驾那个巨大的屏幕,满满的科技感。后来心里突然想:这是不是一种用料炫技,但实用性堪不堪用?市场上,像腾势Z9 GT那样,价格更宽,但配置不一定只看硬件堆料,我一直觉得,用户耐心和信任才是车企根本——前者还得看售后,后者则是技术的成熟度。
现在很多人买车,都是冲着的一点:我需要的,是能用得顺心的。我琢磨:这次极氪新品,是走性能派,还是走智能派?其实两者都很重要,但我觉得,最终能留住用户的,是能真正解决用车痛点的技术——如果打怪只在参数和硬件上,那得看软件怎么调出来。
说到这,我又想到一个潜在问题:老车主如果花了大几万换新,心里会不会有点被抛弃的感觉?毕竟新款性能爆棚,价格还没说,但那之前的钱还能不能回血点?估计之后可能得看官方的优惠策略。
沉思一会儿:极氪这次不只是硬件的堆积,更像是个科技餐厅,里头的菜越做越高端,但味道好不好,偏偏还得看厨艺——软件厨师的水平,才决定了这顿饭究竟值不值得。
(这段先按下不表)未来十月交车后,看得最明白的,还是真正用过的人。谁知道他们会遇到什么意外呢?就像我那修理工朋友说: 车一跑,出问题还得整天折腾。 这是不是也意味着,有些升级只是一种表面功夫呢?
估算一下,打个比方:极氪001每公里能耗大概在20度电左右,百公里成本大约是4元(假设电价0.2元/度),比起燃油车的油钱要便宜。但实际使用中,总得计算维修、充电等待时间和故障概率,似乎参数永远不能完全代表实用。
结尾吧,留个悬念。其实我还在想:在这个看似参数越高越牛的时代,车子是不是渐渐变得越来越像人造的科技怪兽?还是说,它其实只是个会玩硬件的机器人体?或者——
你有没有想过,其实那只在车内静静等待司机的空调出风口,也许比那些硬梆梆的参数更真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