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力争达到323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占比将突破一半,行业将迎来质与量的双重提升

看着2025年的汽车销量目标出来,估算大概是3,230万辆左右,听到这个数字,你会觉得哇,咱们车市还挺有潜力,但又觉得,一年增长3%,其实就是一个差不多的水平,几年前这数字早已成预设值。还是得说,这个目标里,新能源汽车占比必须突破一半,得多拼呀。

我那天跟一位国内某品牌销售聊,他边喝着茶边说:你知道,新能源车卖得火,比例上去了,价格战也更激烈。我摇摇头,这事不用问嘛,毕竟补贴退了,车企还得靠技术点硬核来吸引人。

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力争达到323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占比将突破一半,行业将迎来质与量的双重提升-有驾

说到这,突然想到一件事,新能源车的成本到底降了多少?估算一下,电池成本去年大概是300元/千瓦时(样本少,不确定,估算),现在可能掉到200元,甚至更低一点。这差不多意味着,一台40kWh的电池组成本能从12000元降到8000元左右,心里暗暗推算,成本降个20%到30%,利润空间还能再挤挤。

你有没有想过,要是芯片能像菜市场便宜点,国产芯片的价格会不会快点拉低?关键技术虽然像跑得快的马,但供应链就像堵车的高速,一堵,车就慢。不知道未来5年,国内芯片供应是否能打破受制于人的状况。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一张统计图,新能源充电站,比去年多了估算两成多(体感),但实际联网和智能调度还得等成熟。这让我思考:大量公共充电桩的推广背后,实际上也像铺天盖地的快递柜一样,得靠管控和维护行业链稳住。毕竟,充电便利性真是决定买车要不要考虑的一个硬指标。

一回头,想问:智能网联究竟能帮我们解决什么痛点?我见过的用户,最关心的还是用起来顺不顺手。我认得一位修理工,他跟我说:现在车的电子电控部分多,修起来比以前麻烦得多。指的其实有点像家庭电路,多了复杂的电子元件,一环走错,整车就算熄火。

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力争达到323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占比将突破一半,行业将迎来质与量的双重提升-有驾

说到熄火,我还在想,L3自动驾驶不就像有个人帮你看路?但会不会太依赖?我还好奇,这些试点城市的场景覆盖是否能真正落地,还得时间验证。

我觉得,技术创新激发潜在需求就像养花,不能只靠土壤和水,得加点肥料嘛。关键技术突破,比如固态电池,一直说快了快了,但实际能快到哪个节点?我猜,可能快到是个惯,未必是个真正的打破点——我没细想过这个猜测是否可靠。

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像拼拼图,每块还得对得上。比如说,汽车芯片的供货和成本变动,实际就像拼二手桌布,很难一次性拼到完美,总得磨合。

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力争达到323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占比将突破一半,行业将迎来质与量的双重提升-有驾

有人说,压力越大,创新越快。我看到的,很多大车企开始推胎压监测+自动刹车,这些技术其实就是老话题新玩法。但你会不会觉得,推新技术有时候其实也是在添堵。像我认识一位朋友,他买新车,反复质疑:这些功能真的用得上?还是厂家多哄客户?

说到消费者心理,我觉得,像我这种对车不算入迷的人,主要考虑的是买个用得舒心的。实际上,咱们最怕的,还是看不懂的配置和费心,这就像去超市买东西,标签让人晕头转向,最终还是看便宜和信得过的牌子。

我还在想,其中一个小细节:新车的灯光调节功能,能做到多智能?其实我更关心的是,夜间灯光够不够亮,像那天我车刚亮灯,它突然亮得特别漂亮,细节真是看得见摸得着。但谁又会去深究汽车的每一项科技呢?可能只有极客会。

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力争达到323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占比将突破一半,行业将迎来质与量的双重提升-有驾

突然发现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车企都那么拼命追技术?我想,可能是因为——没人希望自己车变成翻车现场,这也让我想起,安全和技术,一直是一对反复较量的好搭档。

有时候,我觉得,行业里面最怕的其实不是技术落后,而是心态守旧。就像我第一次试驾某款SUV时,感觉它的悬挂太硬(爱嘟囔的我);但厂家设计就是这样,可能也是为了操控体验吧。我俩都在猜:硬悬挂是不是正是为了应对未来更复杂的路况,这是我一定要验证的。

话又说回来,这行业里外兼修得像个绣花针。供应链稳定,技木更新,用户体验模拟得像家里做菜一样顺手。将来汽车是否能像手机一样生活化?这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

车企还在打磨一线,不断试错。有个副驾驶的感觉:可能我也能成为路上的观察员,用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判断出未来的风向。

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力争达到323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占比将突破一半,行业将迎来质与量的双重提升-有驾

这事,你怎么看?未来的汽车,是不是就像我们每天用的智能家居一样,毫无老派仪式感地融入生活?还是说,某些传统元素还会坚持多久?太多人都在盯着新科技,却忽略了实际体验,这点让我一直在思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