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召回过万辆,自动驾驶成隐患,网友质疑OTA软件升级

一听说小米汽车要召回超过11万辆SU7,我这脑子里第一个想法是什么?难不成这就是“雷总的世界,咱们不懂”那种高维操作?还是智能汽车的时代,人人都得习惯召回?为啥刚火了没多久的小米汽车,这么快就缠上了热搜的麻烦,“召回”这俩字多少有点让人心里不踏实。喜欢热闹的网友,这回又有新瓜吃,可问题到底咋回事,有没有背后的门道?大伙买个车,花几十万图的啥?图的就是个省心、放心,可现在一听说十几万辆要召回,消费者就能心安了?

先说这次召回的来龙去脉。官方信息挺冷静,列车型,列时间,号召车主们安心等着OTA升级。你看到没,小米这次召回不是咱印象里那种得回4S店开着趴活修个半个月的事,而是直接“一键修复”,手机点点软件就行。先不说这招管用还是不管用,咱中国人的确喜欢高科技——但换个角度思考,咱们是要让智能汽车全靠软件修好,还是希望产品一上路就别整幺蛾子?

这次是啥问题?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说白了就是这车会帮你在高速上开大部分路,好像很牛很先进,但小米官方也承认,在某些极端特殊场景下,车可能识别不出来,没反应快,出了问题还得靠驾驶员临场干预。这听着是不是很熟悉?看看国外特斯拉,那哪年不是因为各种自动驾驶“极端场景”出过事。这事说到底,是不是和自动驾驶还没成熟,厂家就忙着上市,抢市场流量有关系?你还真别说,这未必不是中国新势力造车行业的缩影。

咱想想,小米SU7上市的那阵势有多火?“科技平权”、“遥遥领先”喊得震天响,结果上市半年多点,召回差不多相当于上半年一半多的销量。一时风光无限,转头安全隐患就出来了。这是小米的问题,还是整个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得慢慢学着长大?

每次一出大规模召回,有的网友就喊说,敢召回说明负责任,有担当;也有的质疑,车质不过关,你干嘛不一开始做好点?到底哪句话更有道理?咱换位想想,你是花二三十万买新车的车主,上路本来挺自信,结果通知你有安全风险,让你升级软件就好,你信不信?有没有人真会一边开一边琢磨,“我这车会不会在某个极端特殊场景撞上啥?”

小米SU7召回过万辆,自动驾驶成隐患,网友质疑OTA软件升级-有驾

而且,“极端特殊场景”到底是啥场景?厂商们老喜欢拿这个挡箭牌,仿佛生活里只能遇上一次。可高速公路上啥叫极端?大雾、逆光、旁边有障碍物、意外加塞、紧急变道,哪个不是等着把自动驾驶逼疯的难题?如果你说“我们技术世界第一”,但对这些桩桩件件还不能妥善处理,那咱们消费者凭啥相信自动驾驶、相信科技兑现实?

再说说这“OTA一键召回”——小米是互联网出身的,产品思维都喜欢搞软件升级。可硬件有本质缺陷能用软件补救吗?这和手机系统不一样啊,哪怕死机最多重启一次。车可不是死机后能重启,真出事那可是命。别说什么“智能汽车都喜欢靠升级”,您瞧瞧日本、德国那些老牌车企,一年到头召回几次?为何人家有些安全隐患能从生产环节就消掉?是钱少吗,是技术烂吗?还真不是。归根结底,是没那么着急赶工、卷KPI,也没那么着急上线新概念,比如辅助驾驶、毫秒级响应。咱们新势力厂家为什么总是“先上市,后完善”?

其实现实很扎心,今天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正处在一个巨变中。一方面,大家都盼着自家的车又便宜又智能,最好比隔壁老外的还酷一头;可另一方面,谁也不想成为红利背后的“韭菜”。美国特斯拉也好,国内小鹏、理想、华为问界、小米,忙着卷科技参数,上市节奏、融资战略、舆论攻势一环扣一环,市场火得要命,但安全、稳定、可靠,这些车企真正做到几条?小米今天是L2极端场景,明天很可能轮到别家出新BUG。堆参数,堆卖点,嘴上说没问题,用户真敢信吗?

咱不妨问问:咱今天在追求新科技的时候,是不是自觉不自觉把自己变成新一轮的大白鼠?什么曲线超车、遥遥领先,说到底是厂家给自家新技术找的花哨名字。你会不会想,如果一个功能本来没成熟,只能“极端场景”下偶尔耍个花枪,真值得冒生命危险抢先体验吗?是不是新车主非得得一次教训,厂家才肯修补?还得由车主帮企业测BUG,测完了让你升个级就完了?

小米SU7召回过万辆,自动驾驶成隐患,网友质疑OTA软件升级-有驾
小米SU7召回过万辆,自动驾驶成隐患,网友质疑OTA软件升级-有驾

再说,从这事还真能看出咱时代的种种“怪现状”。一边是资本和技术的巨轮推着前进,大家忙着抢风口;一边是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其实心里明白:新东西刚出来,不成熟、不靠谱、隐患多,你说“我们为你负责召回了”,但心里到底舒坦没?厂家寄希望OTA遥控升级能盖住眼前的大坑,可咱都明白,软件再强,也掩盖不了整个研发、测试体系不够成熟的事实。

更魔幻的是,厂商、车主、监管机构,咱仨就像斗地主一样。厂商说“放心,我给你OTA秒修复”;监管部门说“依法办,发现问题就召回”;消费者只能自我安慰——“先试试呗,升级完是不是还得注意开车的时候别太信科技”。其实各自都不想承担深一层的责任。厂商想着“先弄出来抢占市场、出了问题再补”;监管只盯着合规,没办法保障每条马路上的每个案例。最后出事了,还得小老百姓自己咬牙,不得不相信厂家的一句“不会有大事的”。

再回头看整个事件,小米其实是代表着今天中国新式汽车工业的典型。咱们民族企业其实都特别争气,这几年智能汽车飞一样地在全球露脸。可到了落地的时候,真正把安全、可靠放在第一位了吗?你可以嘴硬说“召回也是行业成长的必经路”,可为何不能像丰田那样——量小但每台都踏踏实实?为啥小米、特斯拉一召回就是十万辆、二十万辆?这说明啥?说明流程里还有一堆环节是省油、省钱的,搞成软件能修的最好,修不了大不了强行升级。可命不是代码,安全没法靠OTA慢慢修。

写了这么多,也不是说小米就该被一棍子打死。咱也得承认,新领域总要摔跟头,跌几跤才能知道下次怎么爬起来。可但凡企业说自己“遥遥领先”“最强科技”时,其实最需要保持敬畏感,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消费者真不希望做什么科技炮灰,也不想成行业“试验田”。你想赢得信任,先得不怕花钱、花功夫把每个细节做好。这个道理咱八零后家长都懂,企业咋反倒学不会?

最后抛个问题给大伙:如果明天你买车,对自动驾驶、智能辅助还这么热情吗?你是不是还敢相信一条短信能解决车问题?咱们中国车市到底是要成为科技大跃进的样板,还是让每个司机踏实平安?答案还真不只在小米手里,也在每位车主心里。能玩得起智能的,也得经得起考验:科技不是玄学,安全永远是底线。

小米SU7召回过万辆,自动驾驶成隐患,网友质疑OTA软件升级-有驾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