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受关注,量产遇难题,燃油车短期难被取代

据说燃油车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来了,还不是草原里的草——而是车企嘴里的“固态电池”。说到这个玩意,媒体显得比科研人员还激动,仿佛它一落地,马斯克都得骑自行车上班,奔驰宝马要去卖充电宝,而全世界的汽油瞬间变成了火锅底料,谁还开燃油车,谁就是高铁站里捡烟头的那一类。

没办法,时代的进步,总要有个出头鸟。以前这鸟叫电池,现在是固态电池。什么是“固态”?不是油炸的、不是炸丸子,而是不用液体糊成一团的科技套路,大科学家说,普通锂电池,电解质跟大妈做面包一样还得加点水——液态。固态电池一上场,直接变成了饼干,全干货。这样的电池好处多,听起来甚至比健身教练还靠谱:安全、不容易爆炸,续航还长,充电快。

安全这个词是重点。你说电池着火,谁敢开电动车?以前不是传过某品牌电动车自燃的新闻?人往前跑,电池在后面蹦跶,感觉像遛个炸药包。等出了固态电池,说不定能让自燃新闻都成行业绝迹,不过会不会出现“冷冻”的新闻还很难说,毕竟中国制造,什么都能冻住。能量密度更高,这就像饭量更大一样,同样一块电池,能让你从河南一路跑到海南,就看智商税交多少。充电速度更快也很受欢迎,你还没刷完一集《甄嬛传》,车就满血复活,按以前那电池,甄嬛都能被皇帝气死好几回。

固态电池受关注,量产遇难题,燃油车短期难被取代-有驾

听起来是不是很美?是不是有点像初中生写“我的未来不是梦”?但凡科技新闻不讲点挑战,都不合规矩。固态电池要量产,成本贼高。你以为买电动车跟买白菜似的?现在100度电的固态电池包,网上报价15万,等于后备箱里坐着一个大妈,每天数钱,摇一摇还掉金条。良品率还说不上来,听说工人师傅还不怎么会做,技术工艺比420斤的嘎嘎猪还不稳定。

制造业讲良品率,啥意思呢?就是做电池就像煎饼果子,有些煎饼里没果子还给你加了大葱。车企心里苦,但不能说,只能嘴上喊“创新”,手上攒工资,脸上贴瓶指甲油假装兴奋,说“量产指日可待”。但专家说了,真正实现全固态、量产、有钱大家都买得起,估计等到2027到2030。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再有个二十万工程师连轴转,把固态电池技术当头发用都不嫌多,也得等到下一波卫视跨年晚会,才能看到“价格亲民”的固态电池上市。

所有人都在画大饼,有人画火烧云,有人画天上馅饼,还有人画的是烧饼夹油条。小学生解方程也知道,固态电池是个好东西。但是要把好东西变成好生意,技术不是定金,成本不是首付,最后还得有个老板肯“打骨折”,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肯白送的投资人?

固态电池受关注,量产遇难题,燃油车短期难被取代-有驾

现在市场趋势很有意思,车企们跟跑男一样,谁都想第一个冲进“固态电池量产大赛”。你看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丰田,日本、韩国、国产车企一排队,比跳广场舞的阿姨还齐。轮流上台演讲,“我们有固态电池!”“我们有半固态!”还有人自创“半液半固”,你都不知道到底谁最靠谱。

半固态嘛,就是鸡蛋灌饼里还加了点豆浆,你说你是饼还是汤?反正看着炫、高级,各大车企都在争,当年火锅底料都没这么多口味。更神奇的是,他们不仅争技术,还争名字,“全固态”“准固态”“次固态”,按这路子发展下去,说不定下个月会出现“假固态”和“临时固态”。

固态电池受关注,量产遇难题,燃油车短期难被取代-有驾

固态电池真能取代燃油车吗?媒体说“终极解决方案”,看得我想递上保温杯。真要按行业节奏,大家还得慢慢熬。插电式混合动力,你们听过吗?这车就像办公室的打工人,既喝咖啡又啃面包,还能吃盒饭。它一方面靠电池,另一方面喝汽油,遇事不决先插充电枪,实在不行就开去加油站,搞得燃油车生活压力大,电动车哭了好几夜。

插混车成本低,买的人跟抢茅台似的。车企一边卖电车,一边怕燃油车老板拿菜刀砍门,一边又怕限号政策收紧,再一边还得冲销量。车企谁都不容易,哪有全凭固态电池就能天下无敌的?说固态电池是最后一根稻草,听着像给燃油车判了死刑,但人家燃油车也不是吃素的。你见过稻草挑水吗?燃油车今天坐在马桶上,高喊“别急,我还没完蛋!”。

真相可能让你失望。燃油车、纯电动车、插电混动车,会长时间“和谐共存”,你别听那些营销大佬忽悠你“革命倒计时”。不是你一晚没睡、第二天就能开到固态电池了。汽车能源变革,节奏比你家炒白菜还慢;新技术是个好推手,但没那么快让燃油车变废铁。

所有黑科技都有个定律,就是老板先吹成神,媒体再吹成仙,等你真的可以买回家了,当初吹的全忘了,还得自己试。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到你家车库,可能经历的折磨比你初恋还坎坷。

有人感叹固态电池革命要来了,燃油车要完蛋。可每次技术进步,市场总是“各显神通”,新旧共存。你说燃油车落后没未来吧,那些汽油站还比药店多呢,大哥油票还没清呢。你说纯电动车先进有希望吧,充电桩却跟非遗一样遍地难寻,电池续航还是喘气式变脸。

等哪天你真能用固态电池车走天下,估计我都成了固态人。你开着固态电池车,我坐着电动轮椅,在大街上互相按喇叭,下车说一句:“你这电池牌子还真挺固的!”

车企还在研究下一代电池,新闻一篇又一篇,每天都能看到“突破性进展”,结果只有价格突破了。专家预测,今年能量密度突破,明年成本突破,再下年朋友突破——突破到最后,突破成了口号。

技术可贵,梦想更贵。但现实嘛,就是你还在存钱准备买固态电池车,车企已经推出了“超级钠电池”,下周又有锂空气电池,商家一句话,概念比键盘侠还会升级,你换车都得配发护照。

人类喜欢大话。十年前大家说电动汽车要取代燃油车,现在大家还在研究如何让充电桩不烤肉。一旦新技术出来,所有人一窝蜂上,用户还在路边等,专家已经在行业论坛炫技了。

而这个“固态电池摧毁燃油车”故事,也许会像“人工智能颠覆一切”一样,永远挂在大家朋友圈头条,直到你枕着手机,突然发现自己还是开着48V油混,像没赶上高铁的北漂。

最后,大家都懂,科技要进步,行业要赚钱,媒体要流量,用户要面子。你希望固态电池早点普及,车企希望固态电池多噱头,资本希望固态电池天天炒,最后弄得消费者像夹在两块电池间的韭菜。

我很想说,明天你就能开上全固态电池车,燃油车彻底被干掉。但怕你信了,要是第二天发现还是得去加油站,不要怪我。毕竟,我是那个用铅酸电池、手机还没升级的死宅。我们一起等吧,也许等到电池变蛋糕,汽车变QQ,稻草还没变金条,梦想也没变砖头。

说了半天,这篇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欢迎点赞,但千万别买固态电池股票,别等到固态电池车量产了,你还在攒钱买小米汽车。毕竟,荒诞归荒诞,现实还得继续生活。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