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吉利又整活了,这事儿得从那个叫星愿的小车说起。
最近他们推出了个所谓的26款,加了配置,换了新配色,主打一个“我又行了”。但这个“行”,在这个已经杀成一片血海的电车市场里,到底是个什么成色?在我看来,这压根不是产品迭代,这是一场行为艺术,主题是“假装努力”。
因为当下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那个你加个配置,我换个颜色就能你好我好的过家家时代了。现在是掀桌子的时代。是黑暗森林。是“我活不了,你们也别想好过”的修罗场。前有比亚迪秦直接把价格干到798,后有小米SU7带着泼天流量把整个行业的热搜都给承包了。这帮人玩的都是闪电战,都是饱和式攻击,都是不讲道理。
大家都在拼命,在自爆,在发疯。
而吉利星愿呢?它非常优雅,非常体面地,加了个紫色涂装。
这操作属于什么?属于战场上两军正在用加特林互相扫射,炮弹都快把天给炸穿了,这时候吉利星愿穿着燕尾服走上阵地,给大家拉了一首小提琴。同行看了都得傻,不是被你的产品力吓傻,而是被你这种不合时宜的淡定给整不会了。
真的,这个世界观非常魔幻。
我们来解构一下这个车。颜值,OK,挺饱满,挺Q弹,像个压缩毛巾泡了水,看着人畜无害。这种设计语言搁在五年前,绝对是大杀器。但现在?现在用户见过的骚东西太多了,你这个“乖巧”在那些张牙舞爪的机甲风、赛博风面前,就显得有点……过于良家妇女了。
说到底,小电车这个赛道,卷到最后其实就两个方向。要么,是极致的工具理性,像五菱宏光MINIEV,把价格压到马里亚纳海沟,我就是个能遮风挡雨的铁皮盒子,多的你别想,但便宜,就是便宜。要么,是极致的情绪价值,像欧拉好猫,我就是可爱,我就是复古,我就是戳中了姑娘们的心巴,你跟我谈性能?俗不俗啊。
吉利星愿的问题在于,它想两头都占,但两头都靠得不够彻底。
它不够便宜,没办法跟那些纯粹的代步工具打巷战;它又不够有“玄学”,没办法像某些品牌一样形成一种信仰。它很努力地想告诉你,你看,我给你配了Flyme Auto车机,还有AI车外音响。
这个AI车外音响,我每次看到这个配置都觉得特别朋克。这玩意儿的实用场景到底是什么?在停车场对着别的车喊“嘿,孙子,挪挪窝”?还是露营的时候用它放《最炫民族风》?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的社交恐惧症不允许我在车外发出任何引人注目的声音。这功能,就是典型的“我觉得你需要”,而不是“你真的需要”。属于不务正业,整花里胡哨的典范。
真正的智能,关键压根不在什么车机系统,它的终极考场,在老头乐。
你信不信,任何一个号称L3级别的自动驾驶,你把它扔到城乡结合部的菜市场门口,让它跟一群不讲交规、走位风骚、神出鬼没的老头乐solo半小时,它的CPU都得干烧了。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才是技术的终极考验,是算法无法理解的人性混沌。你那个Flyme Auto再牛,能算出一个大爷准备从哪个角度用什么姿势碰瓷吗?不能。所以说,别吹技术,没用。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缺德,但话糙理不糙。
然后是性能。续航310公里和410公里,配58千瓦和85千瓦的电机。这个数据,怎么说呢,非常标准,非常正确,但也非常无聊。就像一份标准答案,工整,但拿不了高分。它满足日常所需是没啥问题,但问题是,现在谁跟你聊“满足日常所需”?大家聊的都是“极限”,是“冗余”,是“我用不上但你必须有”。
别人都在加大加大再加大,恨不得把一个小型车塞进一个能驱动航母的反应堆,你这边还在慢悠悠地说“够用就好”。这种心态,要么是成竹在胸,要么就是彻底躺平了。
其实我很理解吉利。作为一个庞大的汽车集团,它不可能像新势力一样光脚不怕穿鞋的,上来就all in,上来就玩命。它要考虑的太多了,有经销商的利益,有产品线的布局,有品牌的调性。它不能疯。
但这个时代,恰恰是疯子们的时代。
不疯魔,不成活。你体面,别人不体面,最后就是体面人被不体面的人按在地上摩擦。你讲武德,对方直接掏出了加特林。所以,吉利星愿这次升级,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维持”,一种在风暴中努力站稳脚跟的姿态。它没有错,它只是……不够颠。
你看,这就像修仙小说里,天地大劫将至,所有门派都在疯狂炼制法宝、吞食丹药、修炼禁术,准备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这时候有个门派,他们的应对方式是把山门重新粉刷了一遍,还换上了紫色的琉璃瓦。
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它能否保持销量优势?这个问题本身可能就问错了。在如今这个市场,已经不存在“保持优势”这种说法了,只有“搏命求生”。吉利星愿能不能活下去,不取决于它这次加了多少配置,换了什么颜色,而取决于吉利什么时候想明白,决定也跟着“疯”一次。
只是不知道,它还有没有这个机会。这玩意儿真的太残酷了。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