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真是让我头大。有一天,朋友打电话问我,"你那电车换算成油费,差不多花了多少钱?"我一下子心里咯噔——这个问题我早就想过,却一直没具体算过。大致心感:每天开四十公里,8块钱左右,油车一年下来油钱都在一万五六。电车?电费按每度1.2元算,每天充满电要用掉30度,差不多36块。一年算下来,也就两千多块。看起来挺低的啊,但问题是,电车那折旧太快。估算一下,我买时23万,现在最低能卖到12万,也就是说,两年左右掉价快8万,几乎一半。而油车的折旧?我猜,大概也就掉个三到四万左右。换句话说光折旧,这车就比油车亏了四五万。那我算到这,心里有点苦笑:我省了点油钱,但折旧一掉,差不多赚回来了一半。
你会不会觉得,我这算账,也太粗糙?其实我也不懂会不会太有误差。毕竟二手市场不同地区差异大,考虑到个别因素,估算的数值可有出入。
说到这个,忽然想到一个疑问:是不是所有电车都这样折旧快?我一直觉得,电车换电池的技术稳定了点,是不是有可能后续还会升级?这些新技术会不会让旧电车的价值再掉一波?(这段先按下不表)
还有就是,这破充电的问题是真的难以接受。开了两年,充电桩或者不好用,或者贵得离谱,我身边一朋友直接吐槽:用公共充电桩充一次,差不多就得十几块,公交车站的快充?最便宜也要十块左右。他平时工作半小时就能到站点,结果一充电就要一小时多,等得心烦。真想问,为什么物业不让我们装充电桩?物业管理就死活不让,原因不知道,一方面怕麻烦,一方面就觉得没完没了的标准要跟我解释。
其实我在细想,充电难问题不像想象中那么短期可以解决。这几年,充电设施安装的确增多了,但多半还是那几个品牌,用户体验说实话还差点意思。像我那车,续航还算可以,但如果有人让我半年不充一次,还真担心到时候亏得慌。续航焦虑是不是有点夸张?我觉得那是因为惯问题。有时候,没办法出来了再找充电的烦扰,比起加油站随便一站,还是麻烦太多。
另外一件事我还记得有次修车,师傅说:你这电池其实用得还行,但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容量衰减,跑不到原来一半。你考虑升级电池或者换新车?当时心里还在犹豫,心想:换个电池还得多花几万?算了,不折腾。后来一查,电池更换价差不多在三万左右,跟我当时的购车成本比,算是个中古交易中的老生常谈问题了。
说到技术(这段先掐着不说),我从一辆车上的传感器数据里大概感受到,能省点电其实挺难的。空调开启,续航就掉得更快,特别是在高速上用空调,跑个两百六十公里,油车跑一百公里几块钱,电车可能用掉六七十的电费。而这个成本差距?细细算的话也挺大的。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那个充满电的显示屏,亮得刺眼:五百二十多公里续航。现在这个数字……哎,四百三十五公里,虽然还能跑,但感觉像缩水一样。你试想,一个两岁多的车,续航直线下降几十公里,这让人心里不爽。只要开空调,那个数字就变得可疑起来。电动车续航焦虑这个事,我觉得还是心理作用大。又一想到,如果我在高速上,急着赶路,电没电了,要续充多久?真要在高速边充,车都要等半天。这是谁能接受的?我问你:假设你今天早上赶着去赶个会,要靠电车,突然电不够了,你会咋想?
有趣的是,有人说:电动车比油车便宜,后续还能省钱。可这个省钱到底是怎么算?我觉得,买车初期还算便宜,但折旧快得让人心碎。难道,短期内,电车就是一种炫耀的玩具?或者一种修养的象征?毕竟,光看车手上的屏幕,那画面等级也不比十年前的智能手机差。这科技感一上来,就觉得哇。真用起来,还是得面对那无穷的麻烦。
我在想,如果未来电池能像手机那样用个三五年还不衰退,或者充电桩铺得更合理,或许我会重新考虑。至少——这还挺有趣的,它隐藏的坑,谁知道下一秒要掉到哪儿去?
你有没有觉得,电车可以成为未来生活的一部分,但就是那份不靠谱的充电体验,成了真相? 至少我一直没搞懂,城市里,充电桩的供电水平究竟是怎么调配的?是不是我们都低估了电网的承载能力?我还遇到过修车师傅说:电池要修,小区那边的充电桩线都差点爆炸。这我听了就琢磨着:技术成熟了吗?还是还像个胡扯的故事?
想买电车的朋友,别像我一样盲目冲动。买之前过两天,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准备好面对这份喜悦里夹杂的折磨?
这都让我想起一件事:急着赶路的时候,看到满载充电车的车辆排队,心想,未来某天,我是不是也得学会排队?生活对电车的试炼到底还有多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