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途纵横亮相上海车展,新能源越野赛道的新势力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3号馆的镁光灯突然暗下,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黑暗中举起右手,背后大屏同步亮起「GAIA」字符。

捷途纵横亮相上海车展,新能源越野赛道的新势力-有驾

这个被刻意设计的戏剧化开场,揭开了捷途纵横序列独立参展的序幕。

展台上,搭载航行推进器的G900正在循环播放渡河视频,围观人群里传出「这车真能当船开? 」的质疑声。

当多数车企还在卷续航和智驾时,捷途纵横直接把战场拉到了水域。

G900车尾隐藏的800V高压推进器,能在涉水时提供额外动力,官方测试视频显示其可横渡50米宽河流。

这种将军工技术民用化的激进策略,让围观工程师感叹「越野车的水陆两栖不是伪需求? 」

77英寸环绕屏与机械差速锁的混搭,暴露了捷途的产品哲学。

G700驾驶舱的三联屏覆盖整个中控台,却在副驾位置保留了实体差速锁开关。

这种数字豪华与机械硬核的碰撞,在车展现场引发两极评价:年轻观众忙着自拍炫酷屏幕,越野老炮更关注三把锁的耐久测试数据。

热效率45.5%的鲲鹏混动系统,藏着对能耗战争的另类解法。

相比竞品执着于纯电续航里程,捷途选择在混动热效率上做到极致。

现场技术人员透露,这套系统在馈电状态下仍能维持70%的越野性能,这对长途穿越玩家或许更具吸引力。

GAIA架构的命名野心,在底盘结构上暴露无遗。

其独创的「双O型」车架设计,在扭转刚度上比传统梯形车架提升38%。

但更值得玩味的是架构预留的激光雷达位,暗示着智能越野的后续进化空间。

当深蓝G318主打「原地掉头」,捷途用2档低速四驱回应技术路线之争。

前者依赖电机实现的坦克掉头,后者坚持机械四驱的扭矩放大功能。

这两种技术路径在上海车展隔馆对垒,折射出新能源越野的技术分化趋势。

北汽BJ展台的工程师在捷途展区停留了整整二十分钟。

他们用激光测距仪记录G700的接近角数据,反复观察底盘电池防护结构。

捷途纵横亮相上海车展,新能源越野赛道的新势力-有驾

这种竞品间的「技术侦察」,暴露了新能源越野赛道白热化的暗战状态。

顶火共创版的出现,暴露了捷途的「圈层收割」策略。

这款与顶火改装联合开发的车型,出厂即配备防脱圈轮毂和氮气减震。

但改装圈更关注的是:原厂改装件是否影响三电系统质保?

超境共创版车顶的无人机停机坪,藏着场景化营销的野心。

这个可升降的金属平台不仅承载无人机,还能外接车载咖啡机。

捷途试图用「越野+科技+轻奢」的组合拳,重新定义户外生活方式。

展台角落的「纵横生态联盟」展板,泄露了更大的布局。

从车载卫星通信设备到便携式储能装置,十二家合作企业的logo密集排列。

这种生态链捆绑模式,或将改变越野车单纯比拼参数的竞争逻辑。

当坦克500混动车主在论坛发帖对比G700参数时,评论区出现诡异沉默。

这位车主列出的动力数据和配置表,捷途竟在七项关键指标中领先五项。

但点赞最高的回复却是:「等三年再看故障率,现在吹参数为时过早」。

二手车商老张在直播中泼了盆冷水:「带电的方盒子谁敢收? 」

他举着检测仪扫描G700的电池仓,镜头聚焦在底盘剐蹭痕迹上。

这种来自流通端的质疑,折射出新能源越野车的残值焦虑。

深度越野玩家王雷的试驾报告引发热议。

他在阿拉善测试G700时,发现混动系统在持续攀爬中会出现动力保护性衰减。

但文章末尾的结论耐人寻味:「能跟着牧马人走完虎克之路的带电车型,目前只此一家」。

捷途纵横亮相上海车展,新能源越野赛道的新势力-有驾

方程豹展台销售手中的意向单厚度,与捷途展台形成微妙对比。

前者凭借比亚迪的渠道优势,三天收获超2000个预售订单。

捷途虽未公布具体数据,但工作人员透露「咨询者多是奇瑞老车主转化」。

深蓝G318的定价策略给了对手一记重击。

当17万元起的预售价公布时,捷途展台的定价牌被迅速撤下。

这种临场调整暴露了后来者的定价困境:堆料越狠,成本压力越大。

长城坦克的展台活动出现戏剧性一幕。

主持人突然增加「机械四驱永不落伍」的演讲词,眼神却瞟向捷途展区方向。

这种隔空喊话,印证了传统越野霸主对新能源挑战者的真实态度。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系教授在闭门会上指出关键矛盾:

「带电越野车在轻量化与防护性之间存在天然悖论,电池包就像绑着炸药包攀岩」。

这番比喻道破了所有新能源越野车面临的技术天花板。

汽车自媒体「越野视界」的主编在直播中划出红线:

「能下河的未必是好车,但不敢公布电池涉水后检测报告的一定是烂车」。

这条评论获得超5万点赞,将舆论焦点引向新能源越野的安全验证体系。

资深投资人李峰在路演时提出尖锐问题:

「当越野车需要像手机一样比拼算力,传统车企的护城河还剩多宽?

这个追问,恰好解释了为何新势力敢在百年汽车工业的腹地发起强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