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三大家全球竞速,中美德车企正面交锋,谁将主宰未来赛道

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聊起高科技,无人驾驶汽车绝对是个热门话题。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东西离我们还很远,像是电影里才有的场景。

但实际上,一场围绕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全球竞赛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了,而且战况非常激烈。

无人驾驶三大家全球竞速,中美德车企正面交锋,谁将主宰未来赛道-有驾

这场竞赛的主角,是三家来自中美两国的顶尖公司:一家是咱们中国的百度公司旗下的“萝卜快跑”,另外两家是美国的科技巨头谷歌公司旗下的Waymo,以及大名鼎鼎的马斯克领导的特斯拉。

它们就像是赛道上的三名顶级选手,各自使出浑身解数,都想第一个冲过终点线。

那么,这场关乎未来出行方式的比赛,现在到底进行到哪一步了?

谁暂时领先,谁又在后面紧追不舍呢?

这件事情最近之所以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还得从美国一本非常有影响力的杂志——《时代》周刊说起。

它不久前评选了一个“2025年最佳发明”的榜单,无人驾驶技术就风风光光地入选了。

这本身就是对这项技术前景的巨大肯定。

更有意思的是,《时代》周刊在文章里特别提到,中国的“萝卜快跑”正在以非常迅猛的势头向欧洲市场扩张,这种咄咄逼逼人的攻势,甚至让它的老对手,谷歌的Waymo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迫使Waymo不得不加快自己在美国本土的扩张步伐来应对挑战。

你看,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展示了,而是真金白银的市场抢夺战,火药味一下子就上来了。

我们先来看看咱们中国的这位选手,“萝卜快跑”的表现。

它的发展策略非常清晰,就是主动出击,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布局。

它没有选择偏安一隅,而是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国际市场。

今年以来,它的动作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又快又准。

无人驾驶三大家全球竞速,中美德车企正面交锋,谁将主宰未来赛道-有驾

一个非常聪明的举动,就是它选择和全球最大的两家网约车平台,优步(Uber)和来福车(Lyft)进行合作。

这步棋走得相当高明,因为自己从头建立一个打车软件和用户群体,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而直接和这些成熟的平台合作,就等于一下子把自己的无人车接入了现成的、巨大的用户网络里,这叫“借船出海”,效率极高。

紧接着,萝卜快跑的无人车队就开始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亚洲、中东、欧洲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尤其是在中东的迪拜,这个以奢华和高科技著称的城市,萝卜快跑取得了标志性的突破。

它不仅拿到了当地政府颁发的、极具象征意义的“001号”测试许可,还一口气获得了50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并且建立了中东地区第一个成规模的无人驾驶测试车队。

这背后不仅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代表了当地对中国科技水平的一种高度认可和信任。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来看看实实在在的数据。

根据百度公司发布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萝卜快跑的服务已经覆盖了全球16座城市,包括我们国家的香港,以及迪拜、阿布扎比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

它累计为乘客提供了超过1400万次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所有车辆加起来的安全行驶总里程,已经超过了2亿公里。

2亿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呢?

它相当于我们开车绕着地球赤道跑整整5000圈。

这个里程数,已经超过了它的主要竞争对手谷歌Waymo公开的1.55亿公里,这让萝卜快跑在运营规模和经验积累上,成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商。

当然,作为这个领域的开创者之一,谷歌的Waymo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无人驾驶三大家全球竞速,中美德车企正面交锋,谁将主宰未来赛道-有驾

虽然在总里程和海外市场的扩张速度上暂时落后于萝卜快跑,但它采取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策略,那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深耕美国本土市场。

得益于美国相对开放和支持的政策环境,Waymo在自己的大本营玩得风生水起。

它已经在美国的洛杉矶、旧金山、凤凰城、奥斯汀和亚特兰大这五座核心大城市的市中心区域,实现了规模化的商业运营,投放了超过2000辆无人驾驶汽车。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萝卜快跑的总行驶里程更长,但是谷歌Waymo提供的服务订单量反而超过了萝卜快跑。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不复杂。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萝卜快跑就像一个长途货运司机,跑的线路遍布全国,总里程数非常高。

而Waymo则像是在一个城市最繁华的商业区里,投入了大量的出租车,虽然每辆车跑的范围不大,但因为车辆密集,地段好,接到的订单量自然就非常多。

Waymo把超过2000辆车集中在几个人口密集的城市里高强度运营,接单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并且,Waymo的扩张脚步也并未停止,它还在纽约、费城等十多个城市进行测试,并且马上就要进入迈阿密、首都华盛顿特区以及达拉斯等重要城市。

在这场“二人转”之外,还有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重量级玩家,那就是特斯拉。

马斯克的玩法和前两家都不同。

萝卜快跑和Waymo走的是专业路线,它们制造专门用于出租服务的无人驾驶汽车(Robotaxi)。

无人驾驶三大家全球竞速,中美德车企正面交锋,谁将主宰未来赛道-有驾

而特斯拉走的是一条“群众路线”,它将一套名为FSD(完全自动驾驶)的软件系统,卖给每一个购买特斯拉汽车的普通车主。

这样一来,全球数百万辆在路上行驶的特斯拉汽车,就都成了它的数据收集器,源源不断地把各种路况信息传回总部,帮助它改进算法。

这种靠海量用户车辆收集数据的方式,是其他两家公司无法比拟的。

虽然目前特斯拉自己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还处在小范围试运营的初级阶段,但它背后庞大的车主群体和数据积累,让它拥有巨大的后期爆发潜力。

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这场竞赛比拼的早已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了。

正如国内有专家指出的那样,自动驾驶的竞争,是一场包括技术、政策法规、社会接受度在内的全方位比拼。

技术再先进,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允许你上路运营,一切都是空谈。

就像你造出了一辆全世界最快的跑车,但如果没有赛道,它也只能停在车库里。

目前,美国政府对本土产业的支持力度很大,这为Waymo和特斯拉创造了很好的发展环境。

但其他发达国家也都在奋起直追,德国、日本、英国等汽车强国,近年来都在加紧修改交通法规,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扫清障碍。

最终,所有这些努力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一个叫“商业闭环”的目标。

说白了,就是不能一直靠投资人的钱烧下去,得让这个业务自己能赚钱,能盈利,形成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

而要实现盈利,前提就是规模化应用。

只有当成千上万辆无人车在城市里穿梭,为足够多的市民提供服务时,高昂的研发和制造成本才可能被摊薄。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萝卜快跑的全球出击,还是Waymo的本土深耕,都是为了尽快达到那个能够实现盈利的规模临界点。

这场全球竞速,既考验着公司的技术硬实力,也考验着它们的商业智慧和战略眼光,而我们中国的企业,正以一种令人瞩目的姿态,在这条通往未来的赛道上全速前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