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聊起国产SUV,不在饭桌上也在车位边听过不少“坊间传说”。我家楼下物业的老常,去年刚把轿车换成了一台灰色的长安CS75 PLUS。记得提车那会儿,他兴奋得一边拍照发群,一边咂摸着,“这车屁股值钱大啊!”还真不唬人,这车后备厢装上煤气罐直接能当厨房用——725升,座椅一倒,1600多升,实在是下馆子都能带火锅底料。
不过话说回来,这车上路子里确实多。去年到现在,CS75 PLUS已经卖出二十多万辆,光我们这个三线城市小区停车场,就能认出生七八台。销售小赵顺嘴提起,江北这片他们店一年就卖出去小一千台,“老婆孩子齐拉都不挤!”他握着试驾钥匙,啧了一下舌头。其实光靠便宜可打不了这块市场,十万多点的起价、爱信8AT变速箱、1.5T机器192马力……数据一听起没啥特别震天响,但真到昆仑坡下或者国道绵延爬坡,还是帮得上大忙。我表弟去年夏天载六个人冲阳明山顶,都说没掉链子。
西安的谢师傅倒有经验:1.5T是家用刚好,夏天开空调满载不虚。2.0T的动力更猛,390牛米的扭,师傅讲“大脚踩下去,前头都叫劲!”他修车这几年,碰到过开2.0T加速上头的,轮胎翻新了三回——也有舍不得踩刹那的,后轮都磨到钢丝见底。
这车实际油耗,微信群里吐槽的不少。1.5T标着百公里6.9升,其实城里红绿灯抢道,一脚油门下去怎么也得八升多,人人夸省,其实都自己心里有数。市郊甚至还能开出6开头。也见过有老哥加95号,非说机器声音就“水灵”多了。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灵验。
外观最近这一代其实换的不算彻底。大格栅还是那气派,只是边角收了几分锐气,黑标再带点光,晚上一打近光还有点“光污染”,不过小孩特喜欢——有人觉得隐藏门把手没啥用,常在群里吐槽“冬天手冷,不如老式的有温度”。我邻居王嫂说,因为指甲长,按隐藏式门把手不太好使,门口老放个抠手器。
内饰里边改得下了大本,三个大屏蔽一摆,仪表台像极了个移动影院。副驾能单独刷剧,高速堵车也解闷。就是中控按键太少了,有次洗车工不小心触了下大屏,调成了韩语,换回中文折腾了小半天。两幅方向盘平底设计,走哪都难装方向盘套,卖配件的觉得烦:“这个尺寸一年都卖不出三个合适的。”
智能驾驶倒是全车标配,有五个摄像头,高配加12个雷达,朋友在济南碰过一次倒车辅助灵敏,明明个纸箱它也叫唤,搞得家里老人不敢自己倒进车库,怕吓着。“雷达是好东西,就是太灵敏了,哪天要能分得清塑料和人,那才叫高科技。”
底盘讲究的是前麦弗逊加后多连杆,我前些天走了段烂路,石子坑洼不少。上下弹跳没那么散,过减速带也不闷。要说滤振,也不是同价位里最铁板的,但开久了腰不疼,也是个乐事。有人夸高速稳得像老美系,其实风大三人并排还是抖点。
冷门配置得单说一个——有用户发觉新款高配带的自适应远光,能分区避光,不糊对面司机眼。油门和刹车下方带无线充也是有点意思,师傅举例“裤兜手机不用扔副驾,脚边进去自个儿充。”不过据说不少老车主嫌仪表盘的夜光模式太刺,有人自制遮光贴,里子贴了胶布。
二手市场最近这车流通蛮快的,去年老陈公司裁员,开了不到两年就挂了闲鱼。估值要比同级的日系稍低一点,但不想亏太多就得十万公里前出手。“车友群还说,开个八九年跑涡轮,换回机械门把手一定升值哈哈。”车里老带这样的小八卦。
偶尔听师傅提起CS75 PLUS早年那一代,后多连杆还是钢材没现在厚,好几个下乡修理的都认出来“老车底盘打满载才是硬”。新款有采访讲“钢板厚了,隔音棉多了”,但路噪还是没法跟纯电比,只是家里老人坐后排喊着“耳朵不嗡了。”
这一车这些碎碎叨叨说不清,也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去年五月我路过小区保安室,看到门口CS75 PLUS正晾着车顶毯。保安老李头嘟囔,“这车皮厚点就是好,前几天蹭了个三轮子,喷漆都没掀哪里。”他点根烟又说,“省心喽——这年头不省心的事多了,车能少叫点事就够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