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RAV4限量版野性登场售价惊人

最近汽车圈,大家应该都有听过一个挺魔幻的事——有些车企卖得越多,亏得也越多。听着甚至有点荒诞对吧?但这是实打实的现象,而且不是个别车企,尤其那些新势力、电动车品牌,动不动就冒出来一个季度亏几十亿的新闻。更夸张的是,有些车企的单车利润,居然一辆亏好几万!按正常经营逻辑,这不是纯在烧钱吗?这也太不正常了吧?

咱先举个例子。比方说,国内某头部新能源品牌——咱就不点名了,去年销量蹭蹭往上涨,全年交付了将近20万辆车,算是很亮眼的成绩。结果财报一出来,净亏损高达140亿人民币。摊开来看,相当于平均每卖一辆车,亏了大约7万块。这是什么概念?市场上卖得火热的丰田RAV4,不算限量版,普通版本落地也就20多万。你这新能源车一辆亏的钱,能顶人家一辆车售价的三分之一。这么一对比,确实让人有点懵——销量不错啊,怎么会亏成这样?

丰田RAV4限量版野性登场售价惊人-有驾

别急,我们慢慢拆。先把“卖车亏钱”这个表象捋清楚。车企的一笔营收里,主要就是车价带来的收入,再减去制造成本、研发费用、营销推广、运营支出这些日常开销。如果营收覆盖不了这些成本,那自然就是亏损。新势力品牌目前的共同特点是——卖车收入能赶得上制造成本,甚至有的车毛利还不错,但大头钱都烧在了研发和推广上。

丰田RAV4限量版野性登场售价惊人-有驾

拿刚才提到的这家新能源公司来说,它的毛利率其实不算低,去年达到20%左右,基本上是靠高端车型拉上去的。什么意思呢?就是纯看造车这件事,不是赔钱的。但问题来了,这公司去年研发投入高达百亿级别,占总营收的三成以上,再加上各种营销、扩张支出,导致整体就是“卖得多,亏得快”。而这还不是个例。隔壁另一家新能源品牌,去年研发投入接近60亿,也是营收的三分之一。而且不少新势力品牌习惯用补贴、打折等方式抢市场,这些手段短期能增加销量,但长远看盈利能力就很难保证——毕竟你优惠给用户的钱,最终都得从自己兜里掏。

丰田RAV4限量版野性登场售价惊人-有驾

再看看传统车企,他们干嘛能活得更稳?因为在成本控制上有多年的积累,财务模型更成熟。拿丰田来说,虽然它也在转型新能源,但它的结构性优势很明显——技术研发早就摊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周期里,早期投资早就回本了。同时,丰田的车款定位很均衡,从二三十万的RAV4到更高端的雷克萨斯,覆盖了不同消费群体,这种产品线布局让它的单车利润率可以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而新势力呢?几乎全靠单一车型吃饭,一旦销量不稳,财务表现立马受影响。

丰田RAV4限量版野性登场售价惊人-有驾

当然了,也有人会问,这些新势力是不是在“乱花钱”?这么多钱砸出去,到底值不值?这里得分开看。大部分新势力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车机系统这些方向。这些东西短期看起来烧钱,但其实是未来竞争的关键。你看特斯拉,早些年也是一路亏过来的,但它在核心技术上的积累,让它现在成了行业标杆。也就是说,这些新势力不是“瞎花”,而是在“抓机会”。问题在于,有没有能力撑到回本那天。

丰田RAV4限量版野性登场售价惊人-有驾

这里的风险确实是存在的。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周期长,烧钱多,回报慢。这就导致,资金链不稳的车企,很可能在回本前就倒下了。尤其是现金流紧张、融资能力弱的小品牌,日子会越来越难过。传统车企虽然也在转型,但它们的主营业务还在燃油车,现金奶牛还能撑着,更何况它们有成熟的供应链网络,能更高效地控制成本。

丰田RAV4限量版野性登场售价惊人-有驾

总结一下,车企“卖得多亏得多”这事儿,听着吓人,其实拆开来看,就是市场竞争和技术升级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对新势力来说,短期亏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它能换来技术积累和市场份额。但如果这种亏损长期存在,而且没有明确的盈利路径,那就不是“战略性亏损”,而是真没活路了。咱们不能只盯着表面的亏损数字,还得看它们背后的动机、执行力,以及未来的市场前景。

最后一句,市场竞争加速洗牌,确实会淘汰一批落后的选手,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未必是坏事。技术更先进、性价比更高的车会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只是对于这些车企自身,他们必须警醒。毕竟,长跑才刚开始,能否坚持到终点,靠的不是烧钱,而是怎么在“烧完钱”之后站稳脚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