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分规则大调整:读懂 2025 年新变化
驾照记分制度并非一成不变。2025 年实施的最新调整围绕 “宽严相济” 原则重构了记分体系,将原来的 52 项记分行为精简至 50 项,新增 9 分档记分种类,同时取消 2 分档,形成 12 分、9 分、6 分、3 分、1 分的五级梯度。
分值上调的 “高压线” 值得重点关注:驾驶营运客车以外的机动车在高速或城市快速路行车道停车,从 6 分升至 9 分;开车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从 2 分提至 3 分,刷短视频、长时间回消息等延伸行为也纳入此范畴,一次就扣 3 分。更严厉的是对 “分虫” 的打击,新增 “代替他人接受处罚牟利” 行为,直接顶格扣 12 分。
分值下调与取消的 “人性化调整” 体现执法温度:不按规定安装号牌从 12 分降至 3 分,未悬挂号牌、故意遮挡污损号牌从 12 分降至 9 分;未随身携带行驶证、驾驶证等轻微违法则不再扣分。北京近期通报的案例印证了这一变化:某驾驶人只装前部号牌且违停,合并罚款 400 元仅记 3 分,而变造号牌(如将 “E” 改成 “D”)仍因情节严重,被拘留 12 日并记 12 分。
二、高频违章 “雷区”:这些扣分陷阱要避开
日常行车中,不少违章源于疏忽或认知误区,以下几类行为发生率最高:
(一)涉牌违法:记分与拘留并存
涉牌违法是交通管理的重点整治对象,包括未悬挂号牌、故意遮挡污损、变造伪造等情形。北京警方近期通报的案例显示,故意遮挡号牌将面临 200 元罚款 + 9 分处罚,若号牌被尘土覆盖难以辨认,按 “污损号牌” 处理,合并其他违章可累计记 10 分。更严重的伪造变造行为,除 12 分记满、5000 元罚款外,还将面临 15 日以下拘留,机动车也会被扣留。
(二)高速违法:应急车道停车代价惨重
高速路上的违章往往伴随高风险:应急车道非紧急情况停车,直接记 9 分;驾驶设计最高时速低于 70 公里的机动车进入高速,虽已取消扣分,但仍属违法行为。超速行为则按梯度处罚,普通车辆超速 50% 以上,记分从 6 分升至 9 分,大中型客货车超速后果更严重。
(三)日常疏忽:这些 “小事” 也会扣分
开车礼让行人时强行抢行或鸣笛催促,新增记 2 分;私改载货汽车结构上路,首次纳入记分,一次记 1 分。还有些误区需澄清:红灯时越过停止线后倒车仍算闯红灯,记 6 分;新车六年免检前必须处理完违章,否则无法年检。
三、记分管理全流程:从累积到清零的关键节点
(一)记分周期如何计算
记分周期为 12 个月,满分 12 分,从初次领证日期开始连续计算。例如 1 月 5 日领证,次年 1 月 4 日为周期截止日。周期内记分未满 12 分且罚款缴清,记分自动清除;若有罚款未缴,记分将转入下一周期。
(二)记满 12 分该怎么办
记满 12 分后,驾照会被扣留,需参加 7 天交通安全法规学习,其中现场学习不少于 2 天。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学习时间更长,需 30 天,现场学习不少于 5 天。考试合格且缴清罚款后,才能取回驾照。若一个周期内多次记满 12 分,学习时间和考试科目还会增加。
(三)如何合法 “回血” 减分
参加交通安全知识学习考试合格,或参与交通志愿服务,符合条件可减免记分,一个周期内最高减 6 分。但有 5 类情况不予受理,包括实习期内、近三年有酒驾或买分卖分记录、驾照被暂扣期间等。需注意 “减分” 并非 “加分”,只能从已累积的记分中扣除,且要防止弄虚作假,否则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四、违章处理实用指南:线上线下高效解决
(一)查询与处理渠道
线上可通过 “交管 12123” APP 查询违章记录,绑定驾照和车辆后,能直接处理扣分、缴纳罚款,实现 “一站式” 办理。线下需到交警大队窗口,适合涉及驾照暂扣等复杂情况的处理。
(二)申诉维权注意事项
若对违章记录有异议,可在收到处罚通知后 60 日内申请行政复议,或 6 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例如被他人套牌导致违章,可提供监控录像、停车凭证等证据证明清白。行政处罚被撤销后,相应记分也会变更或撤销。
结语:记分不是目的,安全才是核心
交通记分制度本质是教育引导工具,而非单纯的处罚手段。2025 年新规的调整,既对严重违法保持高压,又对轻微违法体现包容,彰显了 “规则源于生活” 的治理逻辑。熟悉记分规则、避开违章陷阱,不仅能保住驾照分数,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守护。毕竟,每一次规范行车,都是对出行安全的最好保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