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缺陷调查影响,奥迪在华召回13万余台车辆,发生了啥?

2024年12月,某位奥迪Q5L车主在高速行驶时,仪表盘突然黑屏,车速、挡位信息瞬间消失,车辆险些失控。 这一惊险场景,最终推动监管部门介入调查,迫使奥迪召回了13.6万台车。 如今,类似剧情再次上演今年5月,超13万台奥迪A6L等车型因仪表盘“黑屏”风险被召回。

受缺陷调查影响,奥迪在华召回13万余台车辆,发生了啥?-有驾

这次召回的焦点,是2020年至2021年间生产的国产奥迪A6L,以及同期进口的A6、A7等车型, 问题核心在于仪表盘控制单元的软件逻辑:当系统检测到某些故障时,会直接关闭显示屏,导致驾驶员无法获取车速、转速等关键数据。 想象一下,行驶中突然失去这些信息,犹如蒙眼开车,风险不言而喻。

耐人寻味的是,奥迪的处理方式始终如一:升级软件、免费维修。 但消费者更关心的是,为何这类问题总在监管部门出手后才被发现? 从2022年至今,奥迪已因监管调查累计召回超60万辆车,仅Q5L一款车型就占45万台。

受缺陷调查影响,奥迪在华召回13万余台车辆,发生了啥?-有驾

翻阅近年记录,奥迪的召回几乎都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绑定, 2024年3月,6,241辆A4L因信息娱乐系统软件漏洞被召回;同年12月,13.6万台车因48V发电机缺陷可能导致动力中断被勒令整改。 每一次,奥迪都强调“积极配合”,却鲜少主动承认问题。

对比之下,部分车企的做法截然不同, 例如,某日系品牌曾在2023年自发检测出燃油泵隐患,主动召回30万辆车并公开致歉。 行业人士指出:“被动召回与主动担责,背后是质量体系的差距。 前者暴露的是品控漏洞,后者体现的是风险预判能力。 ”

受缺陷调查影响,奥迪在华召回13万余台车辆,发生了啥?-有驾

社交平台上,一位奥迪A6L车主吐槽:“买奥迪图的就是德系品质,结果三天两头召回,修车比用车还频繁。 ”这类声音并非个例。 第三方投诉平台数据显示,近两年奥迪因电子系统故障的投诉量飙升,其中仪表盘异常、车机卡顿等问题占比超40%。

以往,奥迪凭借“官车”形象稳居高端市场,但如今其市场份额已被新势力蚕食。 2023年某新能源品牌单月销量反超奥迪A6L时,网友戏称:“这是用‘黑屏’换来的耻辱纪录。 ”

受缺陷调查影响,奥迪在华召回13万余台车辆,发生了啥?-有驾

随着智能化程度提升,软件故障已超越硬件,成为召回主因。 2024年全球汽车召回中,43%与软件相关,涉及自动驾驶误判、电池管理错误等致命问题。

一位工程师透露:“车企为抢占市场,缩短软件测试周期已成潜规则。 奥迪的仪表盘黑屏,很可能源于测试环节未覆盖极端场景。 ”这种“赶工”逻辑,正在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

受缺陷调查影响,奥迪在华召回13万余台车辆,发生了啥?-有驾

尽管奥迪宣称“免费升级”但部分车主反馈,到店维修时仍被推销延保服务或付费检测项目。 某地经销商私下表示:“召回不赚钱,但可以借机绑定客户后续消费。 ”这种操作,让原本的补救措施变了味。

即便完成软件升级,车机卡顿、误报故障码等问题仍未根治, “治标不治本,下次召回是不是迟早的事? ”一位车主在论坛发出质疑。

受缺陷调查影响,奥迪在华召回13万余台车辆,发生了啥?-有驾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缺陷调查,无疑是推动车企行动的关键力量, 2023年至今,该部门针对汽车缺陷发起调查案例同比增长27%,但业内人士指出:“监管只能事后补救,若车企缺乏自查机制,这场‘猫鼠游戏’永无止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国家已推行“强制主动报告”制度,要求车企定期提交潜在风险分析。 反观国内,多数车企仍停留在“等问题曝光再补救”的阶段。

事件发酵后,奥迪官方微博评论区被“挤爆” 一条高赞留言写道:“每次都是‘深表歉意’,但从不解释为何总等监管出手 ”另有用户晒出维修单据:“升级软件花了半天时间,耽误的工作损失谁赔? ”

面对质疑,奥迪尚未给出进一步回应。 或许在品牌方看来,沉默是应对舆论的“最优解” 但消费者手中的方向盘,早已指向了更真实的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