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开车睡觉”引争议:L2辅助驾驶真能解放双手吗?

"华为高管开车睡觉被拍!"这段10秒视频近日引爆全网。视频中,问界M8驾驶者头部低垂近20秒未握方向盘,被网友认出是华为余承东。当旁边车辆鸣笛提醒时,当事人抬头挥手回应,却引发更大质疑:L2级辅助驾驶真的允许这样操作吗?

余承东“开车睡觉”引争议:L2辅助驾驶真能解放双手吗?-有驾

L2与L3:一字之差的安全鸿沟

在余承东事件发酵后,问界客服明确回应:"M8是L2级辅助驾驶,需要手握方向盘目视前方"。这个回应揭开了智能驾驶宣传中最危险的认知误区——很多消费者误将L2当作"自动驾驶"。

根据工信部标准,L2级(组合驾驶辅助)要求驾驶员全程监控,而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才允许在特定环境下移交控制权。两者本质区别在于责任主体:L2出事责任在驾驶员,L3出事责任在车企。目前国内尚未有任何量产车通过L3认证,这意味着所有宣称"自动驾驶"的功能,在法律层面都是违规宣传。

车企文字游戏背后的致命隐患

余承东事件折射出行业普遍存在的过度宣传问题。某新势力将ACC+车道保持包装成"自动驾驶系统",某车企宣传视频中驾驶员双手离开方向盘...这些营销话术正在模糊安全边界。

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数据,2022年涉及智能驾驶的交通事故中,83%源于驾驶员过度依赖辅助系统。更令人担忧的是,某第三方测试显示,部分车型在驾驶员未握方向盘时,最晚报警延迟达40秒——足够酿成重大事故。

法规重拳能否打破行业幻觉?

工信部近期连续召开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会议,强调"不得夸大宣传"的要求。4月发布的《通知》更明确要求车企:说明系统边界、强化安全措施、禁用"自动驾驶"等误导性词汇。这些举措直指行业乱象,但落实效果仍需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早在2017年就要求车企区分宣传"Autopilot"(自动驾驶)和"Driver Assist"(驾驶辅助),违者重罚。这种精细化监管值得借鉴,毕竟在生命安全面前,任何营销话术都不该有模糊空间。

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应该是"零事故",而不是"零干预"。当技术尚未成熟时,过度宣传就像给用户递上一把没装保险的枪。余承东事件是一记警钟:车企与其在宣传词上绞尽脑汁,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系统可靠性上。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从来不该是场冒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