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强势登场!重新定义SUV标准,体验全面升级!

最近汽车圈里挺热闹,特别是关注新能源车的朋友们,估计都听说了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品牌,要推出新款的M7了。

这消息一出来,网上讨论的就没停过。

有人说这是冲着理想、比亚迪来的,要抢地盘;也有人眼尖,发现这新款M7长得跟它家那个快五十万的旗舰M9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就是个头小了一号。

这就让很多人犯嘀咕了,这车企是图省事,设计师偷懒了吗?

问界M7强势登场!重新定义SUV标准,体验全面升级!-有驾

还是说这背后有啥咱们普通人看不明白的门道?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把这新款问见M7里里外外的事儿,给大家捋一捋,聊个清楚。

首先,咱们得看看这车到底是个啥样的车。

从官方放出来的消息看,新款问界M7是个大家伙,车长超过了五米,轴距也达到了两米八二。

这个尺寸,在中大型SUV里算是标准身材了。

对于咱们中国家庭来说,买车图个啥?

空间大绝对是排在前面的硬性要求。

这个尺寸意味着,不管你是带着一家老小出门旅游,还是逢年过节回老家拉年货,后排坐着宽敞,后备箱也足够能装,实用性是拉满了。

这一点,问界抓得很准。

再说说动力,这也是现在大家买新能源车最关心的地方。

新款M7提供了两种选择,一种是纯电动的,另一种是现在很火的增程式。

问界M7强势登场!重新定义SUV标准,体验全面升级!-有驾

这个增程式,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它说白了,就是一辆装着“随身充电宝”的电动车。

它有一台1.5T的发动机,但这台发动机不直接开车轮子,它的工作就是发电,给电池充电。

所以你开起来的感觉,跟纯电车是一样的,又安静又平顺,踩下电门提速也很快。

它的好处在哪呢?

就是解决了两个核心痛点。

第一,日常通勤成本低。

它纯靠电池能跑200公里,如果你家和单位来回就几十公里,那充一次电够你跑一个星期了,基本可以当纯电车用,电费比油费便宜太多了。

第二,没有长途焦虑。

万一你要出个远门,去个几百上千公里的地方,也不用一路提心吊胆地找充电桩,直接去加油站加油就行,加满油算上电池的电,总共能跑一千多公里。

这种“平时用电,长途用油”的模式,对于目前充电设施还没那么完善的国内市场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解决方案。

问界M7强势登场!重新定义SUV标准,体验全面升级!-有驾

当然,这车最大的亮点,还得是挂着“华为”这个金字招牌。

它搭载了华为最新的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这套系统可不是以前那种只能在高速上跟跟车、巡航的初级辅助驾驶了。

按照华为的说法,这套系统在复杂的城市道路里也能发挥作用。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上下班高峰期,堵在环路上一动不动,心里烦躁得很。

这时候你打开这个功能,车子就能自己跟着前面的车走走停停,甚至在路况允许的情况下,它还能自己打转向灯、观察后方来车,然后安全地并线。

你只需要把手轻轻搭在方向盘上,精神压力能小一大半。

这种能实实在在减轻驾驶负担的科技,才是大家真正想要的。

看完了车本身,咱们再聊聊价格。

新款M7起步价定在了28万,比老款贵了三万块钱。

一听涨价,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划算。

问界M7强势登场!重新定义SUV标准,体验全面升级!-有驾

但你把问界整个产品线摊开看,就会发现这个定价其实挺有讲究的。

它家之前有二十五六万的M5,还有将近五十万的M9,中间三十万这个档位是空着的。

现在M7正好补上了这个空缺,形成了一个从二十多万到五十万的完整价格梯队,能满足不同预算的消费者。

这就好比一家餐厅,既有家常菜,又有招牌大菜,现在又加了一道价格适中的精品菜,能吸引的客人就更多了。

而且,别忘了它家的大哥M9,虽然贵,但上半年也卖了三万多台,口碑相当不错。

这说明市场对华为技术加持的高端车是认可的,愿意花钱买单。

M9把品牌形象立起来了,现在M7顶着一个“小M9”的名号出来,大家自然会觉得花更少的钱,也能体验到旗舰级的技术,心理上就更容易接受了。

它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奔着现在市场上卖得最火的理想L7和比亚迪唐这些车型去的。

你看理想L7,半年卖了五万多台,说明这个价位的家庭用大尺寸SUV市场需求非常大。

问界给自己今年定了二十万台的销售目标,光M7这一款车就分到了八万台的任务,可见他们对这款车是寄予厚望的,就是要在这片最火热的战场上硬碰硬地干一仗。

现在,咱们再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为啥M7要设计得和M9那么像呢?

问界M7强势登场!重新定义SUV标准,体验全面升级!-有驾

这就是“套娃”设计背后的商业逻辑了。

这真不是设计师偷懒,而是现代工业生产里一种非常高效的策略。

我们看到的是外观相似,但背后是高达百分之六十五的零部件都是通用的。

这意味着M7的前大灯、车里的那块大屏幕、甚至是我们看不见的那些雷达传感器,很多都和M9用的是同一套供应商、同一套模具生产出来的。

这么做的好处太大了。

首先,研发省钱省时间。

很多技术在M9上已经验证成熟了,直接拿过来用就行,省去了大量的设计和测试成本,所以M7的开发周期能缩短到只有14个月,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采购成本也低了。

因为M7和M9的零件可以打包一起向供应商下订单,采购量大了,价格自然就能谈下来。

你看,电池便宜了12%,电机便宜了15%,连最核心的华为自动驾驶系统成本都降了20%。

成本降下来,利润就上去了。

问界M7强势登场!重新定义SUV标准,体验全面升级!-有驾

虽然车价比老款贵了,但因为省了更多钱,车企的利润率反而更高了,预计能多赚四个百分点。

这就是一种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优势,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迅速抢占市场。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套娃”的做法就一点坏处没有吗?

短期看,这绝对是步好棋,能快速建立品牌辨识度,也能借着旗舰车型的光环大卖特卖,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到刺刀见红的市场里,能活下来、能赚钱是第一位的。

但从长远看,隐患也是存在的。

有调查显示,这种高度相似的家族化设计,大家看多了容易审美疲劳,新鲜感过去的特别快,据说比那些设计独特的车型市场寿命要短将近两年。

现在将近一半的消费者都表示,看腻了这种相似的设计。

毕竟,汽车对很多人来说,不光是个交通工具,也是个人品味和个性的体现。

如果一个品牌所有的车都长得差不多,可能会让人觉得这个品牌缺乏创新精神和活力。

过去燃油车时代,大众汽车把“套娃”玩得很成功,那是因为它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壁垒。

但在今天这个新能源品牌百花齐放,人人都讲究个性化的时代,这套玩法还能不能一直奏效,确实要打个问号。

所以,问界M7的这次“套娃”登场,其实是一次市场豪赌,它赌的是现阶段的消费者,对华为的先进技术和车辆实用性的需求,要大于对个性化设计的追求。

这场赌局的结果如何,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用自己的钱包来投票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