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小米、吉利,应该借谁的设计秘籍过来看看

理想设计从高歌猛进到踏入争议期,“摸着理想过河”也不保险。那么,小米设计的网红车的打法你愿意参考吗?

过去几年被低估的是吉利设计,暗度陈仓,主流家用市场陈兵百万才是最可怕的。

这百万是怎么来的?

2023年5月首款产品L7上市至今,吉利银河是最快达成销量百万的新能源品牌;2025上半年,吉利银河(新能源)同比增长232%;吉利中国星(燃油车)连续16个月自主品牌第一。

图片 编辑 搜图

在2025年吉利年度中期经营工作大会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宣布进一步提高吉利年度销量目标至300万。

彪悍增长的背后是连续不断的爆款。从设计的角度,吉利究竟做对了什么?有什么行业普适规律可以借鉴?

我们回溯到它的原点,看一下每个关键决策……

天启之战:有了领克、极氪、几何、雷达……为什么要创造银河?

电动车大战是下一场围棋。它讲求用有限的棋子(SKU产品数量)最大化谋取地盘(市占率)。

图片 编辑 搜图

围棋有金角银边草肚皮的说法。

绝大多数企业家的思路都是先边缘立足,再谋求腹地决战。中国电动车开局的亮点也是五菱MINI EV与特斯拉Model S。

对于吉利系而言电动车布局有中高端的极氪、传奇品牌莲花、细分市场LEVC和雷达、设计品牌极星……

如何选择腹地决战的时机非常关键。

2022年2月7日,淦家阅以阿甘的署名发表了公司新春寄语《释放每个吉利人的光辉》。

这份寄语中谈到几个核心观点:

2021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20%。市场已经跨过了早期鸿沟,最终决战即将开始。

图片 编辑 搜图

吉利的基本打法是聚焦明星产品,加速新能源布局,加速智能应用开发,打造极致用户体验。

在淦家阅讲话一年后,吉利银河神秘诞生,这就是面向主流大多数用户,在腹地决战的品牌。

图片 编辑 搜图

双向奔赴:为什么选择陈政领导吉利全球设计团队?

2022年,吉利面对的战局是电动市场比亚迪一骑绝尘,电动车渗透率加速提升,各家企业的产品计划都被搅乱。出手太慢、出手不准的企业只能出现在菜单上,而不能坐在餐桌上。

直面竞争,从产品设计角度吉利需要三种能力:发动闪电战(速度)、核心战场歼灭战(爆款)、大兵团作战(连续爆款)。

事实上,这种要求并不是在找一位造型设计负责人,而是有经营之道的设计管理者。

图片 编辑 搜图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在加入吉利之前,做过很多爆款,而且是连续爆款。他推动了参数化设计的崛起,是中国无边界前脸设计的开创者。作品只代表过去,他能很好地立足江湖是因为他的设计方法论。

陈政的几个设计世界观值得大家分析,这也是陈政与李书福董事长、CEO淦家阅双向奔赴的地方。

不能孤立地看设计,合适的设计(产品)要在恰当的时机投送给合适的用户。而这其中常常被忽视的是时机。过早、过晚都是风险。

把握住时机点核心是敏捷,敏捷背后是组织能力。

永恒不变的是变化。应对多变的世界,企业经营者到一线设计师需要上下同欲。

爆款不是赌运气,爆款也没有那么神秘。我(陈政)做过的失败作品也很多,失败经验的累积让我能砍掉错误的方向。失误率下降,爆款率上升。

原创是品牌的刚需。

设计师圈认可的设计与销量证明的设计会有差别。在腹地决战的主流产品主打的是均衡,这种产品经常是家庭多人决策。设计师需要极度克制。

设计需要成组开发,一种成功设计语言更多覆盖主销产品。

前瞻设计中心需要被改造,不应开发过于远离市场的概念车,而应该确保甚至加速设计语言保持持续进化的节奏。

设计是各美其美的行业。而设计策略与企业战略珠联璧合时,产生的效果是最大的。

今天吉利体系中,最高管理层与设计部门实现上下同欲,形成设计是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共识。

一脉相承:陈政为何选择对Peter Horbury时代的理念继承并创新?

Peter Horbury是前沃尔沃的设计负责人,他改变了沃尔沃方盒子的刻板印象,让北欧品牌拥有了斯堪迪纳维亚的设计美学。他来到吉利担任设计负责人,创造了大美中国车博越,并推出了水波涟漪设计风格涟。

陈政在加入银河之前,在国内操盘的都是极致美学产品。他是重庆人,他过去的爆品麻辣味十足。

陈政加入吉利时,我问过陈政:你过去的设计风格极其不同,你的风格怎么和吉利融合?

陈政回答我:我不是艺术家。工业产品设计需要从品牌用户角度思考设计。我们应该用专业而不是设计师自身个性服务品牌。

图片 编辑 搜图

陈政的推理思考逻辑是未来10年吉利究竟会有一种怎样的形象呢?

A、科幻但没有情绪的钢铁侠

B、凶狠的罗刹

C、温和中有威严的关羽等等。

这背后其实探讨的是创始人赋予公司怎样的感觉。

2025年,李书福董事长在重庆汽车论坛发表《汽车与道》的主旨演讲,提出“车道、人道、天道”的正道观念,大道至简。得势者不可任性;人间正道,有理者走遍天下。

陈政认为吉利的风格骨子里需要有宽宏正气,更需要有长远的目光,有对自身品牌设计基因、品牌资产的长效经营,那么其实没有必要推翻来自西湖所创造的文化意境。Peter Horbury塑造了燃油时代的涟漪美学,陈政要做的是将这种美学推进到智能电动时代。

在2023年银河诞生至今的3年中,市场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新美学。在2025年和2026年,我们会看到很多品牌(包括国外品牌)需要重新调整设计风格,事实上过于极端的新设计主张未必适合围棋腹地的绞杀。

2024-2025年,有非常多中国企业选择欧洲顶级设计师担纲设计负责人。吉利的成功,让我有以下感触:

承认和尊重前辈设计师的成功不是容易的事,新人倾向于开创新时代而抹掉前任的设计遗产……

没有成功是偶然的,我们的行业缺少对过去爆品的总结和继承。很多企业缺少爆品延续性。抱着“换我也行”这种傲慢的态度会吃大亏。

外来的设计师们如果缺少对本地竞争体感的理解,带着发达国家的优越感打中国巷战会很痛苦。

担纲举旗:陈政坚持中国设计新范式,这和其他中国品牌讲中国故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陈政的爆款了,其他人没有?

图片 编辑 搜图

2023年银河品牌诞生第一次大规模公众曝光是上海车展。这是因疫情交流中断后,中外汽车的第一次同台共舞。陈政在银河诞生时候推出“中国设计新范式”,代表着中国品牌的汽车在设计品质上开始与全球品牌正面对抗。在连续两年的吉利国际汽车设计论坛上,吉利发布《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

这种担纲举旗究竟是一种舆论宣传口号,还是一种设计思考?这种做法其他企业可学吗?

讲中国设计故事究竟能不能卖车?为什么有的品牌讲了,销量上不去?有些品牌没讲,销量也不错?

图片 编辑 搜图

汽车行业的中华设计美学的发展有几个阶段:

1.0时代——纹样纪元:2000年之后,中国设计执着于中国传统纹样在汽车中的应用。中国消费者对于图案的要求高于其他国家,他们希望文案带来意义感。

2.0时代——合璧纪元:2012年之后,上汽、广汽、吉利、长安为代表自主品牌不约而同找到了类似于“东韵西律”、“西学东渐”的方法论。西律指的是尊重西方所创造的比例、曲面设计的方法论,遵守西方的开发流程,但审美选择上突破西方桎梏迎合中国用户需求。

3.0时代——举旗纪元:2023年上海车展为界,中国全新的电动智能产品把西方设计师一棒子打懵圈了。电动时代汽车需要全新比例、全新曲面、全新体验……中国设计范式的产生就有这样的时代背景。在吉利设计团队的措辞表达上,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微妙的变化——“中国设计,全球审美”,中国在前。

吉利的中国设计范式事实上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中国土壤孕育出的果实。

吉利的中式设计有三条根:自身的文化与品牌内核、用户需求、自身的技术发展。

不同的土壤一定会产生不同的果实——这也是为什么陈政坚持原创的价值。

我举个例子:中日文化看起来相似,但细微中的不同也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审美倾向。

比如流畅与破碎。

日本的审美中破碎、侘寂是一种美,中国的审美追求流畅、饱满。下面左边是日本书法,右边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颜真卿在悲愤时写的文稿,满篇涂抹,但细看行笔没有一处突兀凌乱。为了不同而求怪,在中国审美是行不通的。回归到汽车上,中国审美不喜欢没有缘由或者突然中断的线条、莫名其妙的凹陷。

图片 编辑 搜图

在设计从二维到三维转化的过程中,中国消费者会倾向于瓷器般的“润”的表面。汽车车身表面断面的曲率变化设计师会用R角描述。吉利提出中国R角。大量这些细节都是中国设计话语体系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陈政表达过中国审美是多元的,吉利也希望更多品牌一起探索,一起原创。比如,红旗是中国审美探索的另外一股力量。中国的审美一直有两种倾向——庙堂与天下。庙堂是来自京城的审美范式,天下通常是苏、浙、徽区域士大夫所创造的审美范式。此外,或许广汽可以代表岭南派、长城可以代表边塞派。

按照陈政的设计需要植根文化土壤、用户土壤和技术土壤。三者合璧,并且坚持原创,一定会产生中国设计新范式。而脱离了土壤,或者放弃原创原则,空喊中国口号是无效的。

兵贵神速:如果复盘吉利银河的成功,最凶险的地方是什么?

时间。

2021年年底电动车渗透率超过20%,增长曲线非常迅速,市场和吉利汽车都迫切需要针对10-25万的市场的主流汽车品牌。

2022年,陈政因为这个使命而加入吉利。他需要时间与团队磨合,而这一年疫情还非常严重,这让设计团队人员严重不足。

了解汽车设计规律的朋友应该清楚,如果2023年第一季度推出银河之光,在主流市场打下楔子,那么至12-18个月之前产品设计就应该冻结(不再做修改调整)。而吉利这种品牌定位重塑、设计风格调整的需求,其他自主品牌做可能要到2023年第四季度才能实现,而外资品牌则可能到2025年。

吉利设计团队与全公司一起携手与时间赛跑。2023年春节期间媒体第一次听到吉利将推出面向主流市场的高价值新品牌。这让很多人很惊讶——这个秘密怎么保护得这么好,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事实上,真实的原因是敏捷和迅速。在2023年上海车展,银河系列大规模曝光,开启增长势头,建立主流用户心智,也为吉利银河新能源战略奠定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回溯到2022年,绝大部分企业的开发思路是主销产品保持燃油感以及继续认为电动车是小众先锋用户而设计激进风格的产品。时代剧变,而产品没有变就会踏空。

对比其他电动产品,有的工信部发布量产照片时网友发现风格还是燃油感后疯狂吐槽,产品被迫回炉重制;有的风格过于前卫,风格很美,但老百姓驾驭不了,主流市场不走量。当这些企业开始回调风格,错过了电动渗透率增长最重要的周期。

克制克制克制:主流市场决战,设计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银河E5发布时,我的观点这种车月销三五千台的难,而最终销量月均过万。

E5设计讲解会结束后,我看到陈政自己反复强调了三遍“克制、克制、克制”。

坦率说E5是一款视觉刺激度不高的产品。

图片 编辑 搜图

最近爆款的星愿、星耀8、星舰7也并不是新奇特的产品。

媒体视角、设计师视角与主流消费者之间巨大的审美鸿沟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主流市场都是家庭决策,多人决策。它必须是一个没有瑕疵的产品——也就是大家所谓的审美上的水桶车(无短板)。主流市场的消费者会很在乎别人的眼光,他们会认同某种设计很美,但是他们会回避这种美带来的关注。

陈政提出来“审美最大公约数”的观念。吸睛是容易的,但促成交易是难的。在众口难调的狭窄审美区间中做出高级感和新意,陈政提出“微差时代”的理论。决战不是靠大开大合,用新奇特来吸睛,而是在主流路径上不断微调优化,创造价值感和新鲜感。

现在汽车造型同质化很严重,但事实上把吉利星愿、银河A7、星耀8、星舰7这些车的侧面和同级别竞品放在小红书上对比,吉利独特的曲面处理非常容易跳脱出来。

攻伐不绝:接下来吉利还有哪些绝杀招?

钳形攻势:除了电动车,不容忽视燃油车。

在全球车展上已经很难看到燃油车的发布会了?

这是一个被行业忽视的产品品类。纯燃油的汽车产品在中国至少有30%的市场,在全球还会更多。

2025年吉利的燃油产品销量逆势增长。星瑞、星越L成为爆品,设计在其中贡献了巨大价值。

烽烟四起:新品推出加速,全面战争开启

2025年下半年,吉利还有银河A7及银河M9等5款混动产品上市。吉利银河A7是8.18万起,4米9长的中大型轿车,M9是大型6座全家出行的SUV。2025年结束之后,吉利的棋盘上几乎所有的核心点位都有落子布局。

图片 编辑 搜图

图片 编辑 搜图

喜欢研究军事的朋友可能听说过“四快一慢”的说法。这是101在实战中总结出的战法。“四快”是指攻伐追击溃敌速度快。“一慢”是关键,总攻发动时机要慢,确保准备研究时间超过战斗时间。

对比吉利的战法,在速度上足够敏锐,但在产品设计策略上的推敲研究是非常审慎和充分的。这些年城投变换大王旗,“理想现象”、“华为现象”、“小米现象”层出不穷。而吉利很少盲动追随,能够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用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的总结:韧稳行远,在打胜仗中更加坚韧和强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