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刚刚在咖啡店看手机,突然看到那个纯电CLA下线的新闻,心里其实还挺震的。866公里,估算下来,换算成一般驾驶日常,基本能跑个4到5天不充电。从我个人实际体验来看,300公里的续航算长的了,不少朋友家用的车差不多都在200到250公里左右。而这个新车,不知道是不是又在续航力上放了点豪言。
说到这,我就想到之前见过的几辆车。比如我那朋友的新Model 3,官方标注在美国工况条件下续航其实也就跑个500公里左右(样本少,估算嘛),但实际日常(估算+体感)用下来,也差不了多少。这里,关键还是看续航能力背后的能量密度和充电效率。
在我印象里,奔驰这次用的800V高压架构很令人兴奋。你知道吗?我那次问销售:你们这个800V架构,充电快是真的快,还是只是多了点虚标?他说:快,特别是大功率快充,30分钟充到80%。我心里暗想:这能不能算和龙头级别比?真不敢保证。但比起之前普通的400V,确实要快不少。其实我觉得——(这段先按下不表)任何高压架构,最重要的还是配套的充电网络,否则白搭。
话说回来,我刚才翻了下我那堆笔记,看到一些关于供应链的考量。比如800V高压架构其实对电池和整车的热管理压力大很多。像夏天,车上那个电池包要散热,散热系统复杂,成本也随之飙升。你要问:现在的制造成本会不会被这些新科技硬生生拉高?。我觉得,研发新技术在前端投入大,但要看未来销量撑不撑得起这波前沿技术的成本壁垒。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点:奔驰一直在强调他们的MB.OS系统。其实我一直在想:这个系统到底算不算硬核?我觉得,里面的人性化调校确实比传统车机要多一些,比如支持语音、手势,甚至定制开发,目标是中国驾驶场景。咱们日常开车,最烦的不是路况,而是系统卡顿、操作繁琐。你有遇到过那种说话方案白搭,车还是不听的尴尬吗?我倒觉得有些软件系统还得磨合一段时间。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疑问:奔驰的大厂,研发成本究竟是多少?我估算,这个架构和系统,光研发就得耗费几百万,到底吃得了市场的拥抱不?估算不太准,毕竟样本少,也许我这猜测有点偏。
对比看,和奥迪A3同价位的电动车,其实在豪华感和技术配置上还算不相上下。比如A3的续航,可能在800公里左右,但试驾大多都觉得动力输出有点平庸。反观奔驰这个新车,座舱,屏幕,交互体验都往高端靠,尤其副驾驶14英寸屏幕,我猜会招来一波体验党的喜爱。
但你知道,我一直在想:厂商花这么大功夫在连接智能上,究竟能带给用户什么切实的改变?还是象征性的炫耀?可以理解,都是竞争里面的噱头,怎么做到用得舒服又长久,才是真本事。
这让我又想起那个修车工朋友(你知道嘛,他最近改了车,换了个大屏幕做导航),他就抱怨:东西多,排查还挺烦,电池一 overheating就得拆半天。其实我觉得,高级配置的代价就是麻烦变多。尤其是电动车,电池包装复杂,负责任的工程师会告诉你:充得快,散热必须跟上。没做到,后果很严重。
说到这,你有没有觉得,能不能理解这辆新车的浓厚豪华感——全液晶仪表,中控大屏,那副驾驶娱乐屏,都是为了营造一种未来感。我平常开车也不追求科幻,但那种按个键,漂浮的界面出现的体验,还是很吸引人的。
对了,刚才我还在想,这辆车实际的维护难度会不会比传统内燃车高?有没有人告诉你,电池一旦出问题,修起来比换个油滤难得多?我猜也是,毕竟电池组复杂,工程量大,成本也高。你就算只搞个简单的ECU检测,都得专门的设备。
这想到这里,我忽然觉得:奔驰豪华到底是除了门的厚,还是心底的细腻投射的?我玩车这么多年,还是更喜欢实用性多一点。你看,续航866公里这个打标,是宣传的重点,但实际用车过程中,天热或天冷的影响大不大?能不能跑到这个数字,还得打个折。
对了,随机冒出一个问题:是不是奔驰把这个续航数字,压得太高了?还是真的能做到?我其实还没细想,估计他们底气很足,毕竟背后那堆技术方案都得靠夸大功绩撑场面。
我真心觉得,这新车除了续航、配置之外,还是个试金石。你说,新技术是不是抢先一步,但未来的用户到底买单不买单?这才是个大问题。
哪怕最后你我都知道车子技术落后几个月,只是换了个标签,那辆新CLA的细节——比如那个微微发亮的灯光、环绕的车内氛围——依然能让我多期待几秒。你是不是也会被那种未来科技的氛围吸引,尽管知道它背后可能还有不少掣肘在隐藏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