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就是走在马路上,挂着绿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车是越来越多了,多到有时候等个红绿灯,前后左右一看,嘿,全是“绿牌军”。
这背后,其实是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各大车厂都会公布自己的销量成绩单,那些数字一个个蹦出来,看着就让人激动。
就拿刚刚过去的8月份来说,那份销量榜单简直就是一场“神仙打架”,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用大白话聊聊这榜单背后,到底藏着些什么门道。
首先得说的,就是那个稳稳坐在头把交椅上的比亚迪。
你看数据里说,8月最后一周,比亚迪一家就交付了接近7万台车。
一周7万台是什么概念?
平均下来,一天就是一万台,一个小时差不多四百多台。
也就是说,咱们在这儿聊天的功夫,全国各地就有几百个家庭开上了新的比亚迪汽车。
这还只是一周的量,整个8月份,比亚迪的乘用车卖出去了37.15万辆。
这个数字,已经不单单是卖得好了,简直就是在汽车市场里掀起了一场风暴。
为什么比亚迪能这么厉害?
其实道理也简单,就是它的产品线铺得太全了。
你想想,就像去一个大超市,从十几万块钱,经济实惠的代步小车,比如海豚、海鸥,到二三十万,适合家用、空间又大的宋、唐、汉系列,再到更高端的腾势,甚至上百万的仰望,不管你兜里有多少预算,想买个什么样的车,在比亚迪这里,总能找到一款适合你的。
其中,光是完全不用油的纯电动车,一个月就卖了接近20万辆,可见大家对电动车的接受度有多高。
这种从低到高、从纯电到混动全覆盖的打法,让其他对手很难正面抗衡,所以它能稳坐第一,一点也不奇怪。
但是,如今的汽车市场可不是一家独大的地方。
就在比亚迪一骑绝尘的时候,一个跨界来的新玩家——小米,也搞出了大动静。
小米汽车,这个由雷军亲自带队,从手机圈杀入汽车圈的新品牌,第一次实现了单周交付量突破一万台,达到了1.12万台,一下子就冲到了造车新势力排行榜的第二名。
这可就有点厉害了。
很多新品牌,辛辛苦苦干了好几年,月销量能过万都得开香槟庆祝了,小米这刚一上来,就实现了“周销破万”,这速度确实惊人。
原文里提到了小米SU7和一款叫做YU7的车,还说YU7上市3分钟订单就达到了20万。
经过仔细核实,这里面可能有点信息上的小出入,小米目前主打的车型就是SU7,它上市的时候27分钟大定突破5万台的成绩已经足够震撼了。
那个惊人的订单数据,更像是行业里另一款和华为合作的车型发布时的盛况。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看清小米成功的核心原因:无与倫比的品牌号召力。
很多人买小米汽车,可能之前就是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手环的用户。
他们相信雷军,相信小米这个品牌能像做手机一样,做出高性价比、高科技感的汽车。
小米的入局,就像一条“鲶鱼”,不仅是来卖车的,更是用它在互联网行业积累的粉丝和流量,给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玩法。
除了小米,另一个和科技巨头紧密相关的品牌——问界,同样表现抢眼。
这个背后站着华为的品牌,可以说是上演了一出精彩的逆袭大戏。
你看,文章里提到它8月上半个月因为“高温技改”,也就是工厂停产升级设备,耽误了生产。
按理说,这销量肯定要受大影响。
可结果呢?
到了8月最后一周,问界的交付量一下子又冲回了一万台以上。
这恢复能力,说明市场对它的需求非常旺盛。
特别是它的主力车型问界M8,已经连续三个月,每个月的交付量都超过了2万台。
为什么M8这么火?
咱们看看它的条件就明白了。
三十多万起步的一台中大型SUV,空间巨大,有五座和六座可选,拉着一家老小出门旅游绰绰有余。
更关键的是,它用的是增程式混动,既可以用电跑,纯电续航能到300公里,平时上下班通勤基本不用油;真要跑长途,没电了还能烧油,综合续航超过1500公里,彻底把很多人担心的“里程焦虑”给治好了。
后来问界又推出了M8的纯电版,更绝的是,价格居然和增程版一样。
这种“油电同价”的策略,让消费者不用再纠结,直接导致纯电版一上市,24小时就收到了一万多个确定要买的订单。
问界的成功,清晰地告诉我们,现在的汽车,已经不光是看发动机、变速箱这些传统硬件了,车里面的智能座舱好不好用,自动驾驶聪不聪明,这些由华为提供的技术,正在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当然,老牌的造车新势力和那些传统的汽车巨头们,也都没有闲着。
比如零跑汽车,堪称是“闷声发大财”的代表。
它8月份的交付量和去年同期相比,暴涨了接近百分之九十,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了90万台大关。
它的新车型B01上市一个多月就交付了一万台,而且买的人里有四成是女性用户,说明它的设计和定位非常精准。
更值得一提的是,零跑的车还卖到了国外,今年前七个月就出口了将近两万五千台,这说明我们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凭借着高性价比,已经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了。
而曾经大家熟知的“蔚小理”组合,如今也面临着新的竞争格局。
理想和小鹏,在8月最后一周的销量都在8400台左右,虽然依然是很不错的成绩,但面对问界和小米的强势崛起,压力肯定不小。
不过小鹏在整个8月份的销量也创下了自己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了169%,说明它也在努力调整,奋起直追。
最后,我们绝对不能忽视那些“大象转身”的传统车企。
比如吉利汽车,一个月就卖了14.73万辆新能源车,今年累计已经突破了100万辆大关;奇瑞新能源一个月也卖了7万多辆;就连东风汽车旗下的高端品牌岚图,也连续六个月交付量过万。
这些传统巨头,一旦下定决心全面转向新能源,它们深厚的造车经验、庞大的生产规模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所爆发出的能量是极其惊人的。
这场新能源汽车的大战,已经从几个新品牌的单打独斗,演变成了所有中国汽车品牌共同参与的全面竞争,而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因为我们能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技术更先进、选择更多样的汽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