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值得咱们普通人也来聊一聊。
就在大家都在猜测特斯拉新款Model 3什么时候上市的时候,特斯拉却没按常理出牌,反而在自己的中国官网上,悄悄地上架了一款老款车身的新配置车型,叫做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
这事儿一出来,很多人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按道理说,新产品要发布了,旧款产品不都应该是抓紧时间降价处理库存吗?
特斯拉怎么反着来,不仅没降价,还推出了一个售价26.95万元的新版本,比最基础的版本贵了三万多块钱。
这波操作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款突然冒出来的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产品。
说它是新车吧,但它的外观、内饰,基本上和当时在卖的老款Model 3一模一样,用的还是那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设计。
可要说它是老车吧,它的核心配置又确实是新的,至少在国内市场上是头一回这么组合。
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特别版”或者“最终升级版”,是特斯拉在新款车型正式亮相前,利用现有资源组合出来的一个特殊产品。
那么,这个特殊产品到底特殊在哪呢?
关键就在于它的续航、动力和驱动方式的组合。
这款车最大的亮点,就是它标称的续航里程。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在CLTC工况下,它的续航能达到惊人的830公里。
这个数字在当时整个电动车市场里,都是数一数二的。
虽然我们都知道,CLTC工况是在比较理想的条件下测出来的,实际开车上路,续航肯定会打些折扣,尤其是在冬天开暖气或者夏天开空调的时候。
但即便打个八折,也能轻松跑个六百多公里,这个续航表现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了,甚至可以大大缓解很多人的“续航焦虑症”。
对于那些经常需要跑长途,或者家里安装充电桩不太方便的用户来说,这个续航里程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除了超长的续航,这款车的动力也不弱。
它用的是后轮驱动,只在车尾装了一个电机,但这个电机的性能很强,型号为3D6,最大功率有225千瓦。
这个数据可能听起来有点抽象,我们来做个对比就明白了。
当时在售的最基础的后轮驱动版Model 3,最大功率是194千瓦,这款长续航版比它高出了31千瓦。
动力更强,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车开起来感觉更有劲儿,加速更快。
它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是5.2秒,这个成绩已经超过了路上能见到的大部分燃油车,既能提供不错的驾驶乐趣,又因为是单电机后驱,比双电机的全轮驱动版更省电,车身也更轻,能效更高。
所以说,它是在续航、动力和能耗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点。
为了和普通版区分开,特斯拉还在车尾贴上了一个“Model 3+”的标志,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个特别的版本。
搞清楚了这是款什么样的车,我们再来看特斯拉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推出它。
最核心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为了清理即将更新换代的老款车型的相关零部件库存。
任何一家车企在产品换代前,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如果直接把老款车型大幅度降价甩卖,虽然能快速清掉库存,但负面影响也很大。
一方面,会让刚刚原价提车的老车主感觉自己被“割了韭菜”,心里很不舒服,对品牌产生负面情绪;另一方面,频繁的大降价也会拉低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让人觉得这个品牌不保值。
所以,特斯拉选择了一种更聪明的方式。
它没有直接降价,而是把仓库里现有的老款车身、内饰,和一批可能是特定供应商(比如LG)提供的大容量电池组(78.4千瓦时),再加上性能更强的后电机,重新打包组合,创造出了一个市场上原本没有的新产品。
这样做的好处是,它不是在卖打折的旧东西,而是在卖一个有独特亮点的“新款式”。
这样一来,既能消耗掉库存的零部件,又避免了降价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还能通过新产品的吸引力,再多卖一批车。
当然,光有好的产品还不够,价格和优惠政策才是真正的临门一脚。
这款车26.95万元的定价,正好卡在当时23.19万的基础版和33.95万的高性能版之间,填补了一个价格空档。
但真正让消费者动心的,是当时推出的一系列限时优惠活动。
我们来仔细算一笔账:官方给出了8000元的保险补贴,还有8000元的车漆选装礼金。
这两项加起来,就相当于直接优惠了1.6万元,车价一下子就降到了25万出头。
更厉害的是一个叫“5年0息”的金融政策。
对于需要贷款买车的消费者来说,这可是一个巨大的福利。
一笔二十多万的贷款,如果分五年还清,按照正常的汽车贷款利率,光是利息就得好几万块钱。
现在这笔利息钱全免了,等于又省下了一大笔。
把这些实实在在的优惠都算上,这台拥有超长续航和强劲动力的“特别版”Model 3,实际的购买成本已经非常有竞争力了。
特斯拉的这套组合拳打出来,效果非常明显。
它用一个极其吸引人的续航数据作为宣传点,精准地抓住了消费者的痛点。
然后用一系列实惠的补贴和金融政策,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门槛和顾虑。
这一系列操作,不仅让特斯拉在新款车型上市前的空窗期里保持了销量热度,还给国内的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它向市场证明了,即便是用即将换代的技术和零部件,只要组合得当,定位精准,特斯拉依然能打造出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上新,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市场营销和库存管理案例,充分体现了特斯拉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心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其商业策略的灵活与高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