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咱们身边聊起买车,话题总绕不开新能源。
各种新牌子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不知道您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新能源汽车圈里卖得最好的那个牌子,好像总是在换人。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前两年还风光无限的销售冠军,可能一转眼就遇到了麻烦,销量大不如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这顶“销冠”的帽子谁也戴不长久?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好好捋一捋这几年几家热门新势力的起起落落,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道理。
我们先从最早的一位“王者”——广汽埃安说起。
可能很多人对埃安的印象还停留在网约车,但实际上,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刚开始火爆的2020年到2023年这四年里,埃安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销量霸主。
它背靠广汽集团这个实力雄厚的“国家队”,在生产制造、成本控制和销售渠道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一起步就跑在了前面。
那几年,埃安的销量一路高歌猛进,从最初的6万辆涨到了48万辆,把当时名气更大的蔚来、小鹏、理想都甩在了身后。
广汽集团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春风得意。
然而,事情的转折点往往就发生在最辉煌的时候。
当时,整个汽车行业都在朝着一个方向使劲,那就是“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驾驶技术,成了大家竞争的焦点。
华为,作为这方面的技术领头羊,自然成了很多车企想要合作的对象。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广汽集团的董事会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看不懂的决定:他们投票终止了和华为的深度合作,把华为从一个共同开发产品的“战略伙伴”,降级成了一个普通的零件供应商。
这个决定背后的想法,可能是想把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不想受制于人。
这种想法本身可以理解,但在当时那个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这个决定现在看来可能有些过于自信了。
结果怎么样呢?
当其他品牌纷纷搭载上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把“开车更轻松、更安全”作为主要卖点时,埃安在这方面就显得慢了一拍。
到了2025年上半年,市场格局大变,曾经被埃安压着的零跑、小鹏、理想,甚至刚入局的小米,销量都超过了它。
这位曾经的霸主,就这样被大家“弯道超车”了。
说完埃安,我们再聊聊理想汽车。
理想的成功之路,跟埃安完全不同,它是一个典型的靠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取胜的案例。
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懂中国家庭需要什么的人。
他敏锐地发现,很多家庭买车,最看重的就是空间大、坐着舒服、能满足全家老小出行。
于是,他给理想汽车打上了“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标签,再加上增程式动力解决了长途出行的里程焦虑,一下子就击中了很多家庭用户的“心巴”。
理想L系列车型一经推出就成了爆款,在2023年到2024年,理想不仅销量登顶,成为了新的销冠,更厉害的是,它还实现了巨额盈利,两年净赚了将近200亿。
要知道,在当时绝大多数新势力车企还在大把烧钱亏损的时候,理想能赚钱,这本身就是个奇迹。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
理想的成功,更多是建立在产品定义和用户体验上,说白了,就是它特别会“装修”,能把车内空间打造成一个舒适的移动的家。
但在汽车最核心的“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以及越来越重要的智能驾驶技术上,理想并没有建立起像华为那样别人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当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特别是当华为深度赋能的问界汽车强势崛起时,理想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
问界不仅同样提供了舒适的驾乘体验,还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上做到了行业顶尖水平。
消费者一对比,发现花差不多的钱,能买到技术更先进的产品,选择的天平自然会发生倾斜。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2025年理想销量急转直下的情况,甚至出现了理想旗下六款车型的总收入,才勉强跟问界M8这一款车相当的尴尬局面。
理想的经历告诉我们,懂得用户需求很重要,但光有这个还不够,手里必须得有几样别人学不来的“硬本事”,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就在埃安和理想相继遇到挑战的时候,新的挑战者们已经冲了上来。
2025年上半年,销量榜的头名意外地被零跑汽车占据。
零跑这个品牌一直以来都比较低调,主打的就是一个“务实”和“性价比”。
它的成功,一方面是产品价格亲民,满足了大量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它做出了非常明智的战略选择,它没有像埃安那样拒绝外部合作,而是积极地和国际汽车巨头斯特兰蒂斯合作,解决了出海销售的问题,同时又果断地采用了华为的智能驾驶方案来补齐自己的技术短板。
这种开放合作的心态,让它抓住了机会,实现了逆袭。
当然,说到现在的市场,真正的“大魔王”可能还是问界。
虽然从单纯的销量数字上看,零跑暂时领先,但问界的含金量和发展势头更让人瞩目。
问界的成功,几乎可以等同于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成功。
它不仅仅是卖车,更是在卖一整套华为的技术生态。
从流畅的鸿蒙车机系统,到遥遥领先的智能驾驶,再到扎实的底盘技术,华为把自己的看家本领都用在了问界身上。
更关键的是,问界成功地打入了高端市场。
它的M7、M8、M9三款车型,分别在30万、40万、50万级别都做到了销冠,直接和奔驰、宝马、奥迪这些传统豪华品牌抢市场。
这说明问界不仅车卖得好,而且卖得贵,品牌形象已经立起来了,这是许多新势力梦寐以求却难以做到的。
所以,很多人都预测,未来的销冠宝座,很大概率会由问界坐上,而且可能会坐得更久。
此外,还有一个谁都不能忽视的重量级选手,那就是小米汽车。
小米凭借着在手机行业积累的巨大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础,一进场就掀起了滔天巨浪。
小米SU7的火爆程度,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
小米的优势在于品牌和生态,它的未来表现,将是这场“销冠争夺战”中最大的变数之一。
回顾这几年的风云变幻,从埃安到理想,再到零跑和问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早期靠着政策红利、或者某一个单点优势就能成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如今,消费者越来越懂车,也越来越挑剔。
大家看重的,不再仅仅是续航里程或者外观内饰,而是包括品牌力、产品综合实力,以及最核心的智能化技术在内的一整套体验。
这场“皇帝轮流坐”的大戏,其实就是在反复验证一个道理:市场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一时的辉煌。
只有那些真正沉下心来搞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并且始终对市场保持敬畏、对用户保持真诚的企业,才能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汽车产业大变革中,笑到最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