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百姓的圈子里,以前流传着一个特别火的段子,说“这辈子能不能开上劳斯莱斯,就看众泰了”。
这话听着是句玩笑,但里头也藏着点普通人对豪车的小小梦想。
可谁能想到,咱们还没等到众泰版的“劳斯莱斯”,这家曾经靠着模仿豪车名声大噪的车企,自己却先撑不住,彻底要凉了。
这已经不是什么经营困难的问题,而是到了生产线都被法院强制拆除的地步,可以说,是死透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曾经年销量超过三十万辆的汽车品牌,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这事儿背后,其实藏着咱们中国汽车市场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说说最近发生的这件大事,就是众泰汽车自己发了个公告,内容很直白,说它在重庆的一家分公司,那条用来生产T300车型的总装生产线,已经被法院强制执行,要给拆掉了。
公告里还说了,今年之内,这家公司都不可能再恢复生产了,未来还能不能继续干下去,都是个大大的问号。
这话说的,基本就等于宣告了死讯。
咱们得知道,一条生产线对一个汽车厂来说,那就是心脏,是印钞机。
现在心脏都被人摘了,这企业还怎么活?
根据法院的要求,整个拆除和场地腾退工作要在九月中旬前全部完成。
据说施工队八月底就进场了,叮叮当当一通拆,什么给车身上漆的、出厂前最后检查的设备,都变成了废铁。
这一幕,可以说是给众泰汽车的辉煌与落寞,画上了一个无比现实的句号。
回想起来,众泰也曾风光过。
它是在2003年,国内汽车市场刚刚开始起飞的时候,一头扎进来的。
那时候,满大街跑的还是桑塔纳、捷达这些老牌合资车,价格不便宜。
众泰看准了市场空隙,走了条特别接地气的路子:主打便宜。
它收购了江南汽车,把当时国民小车“奥拓”的生产线搞到了手,靠着极致的性价比,迅速让很多家庭拥有了第一辆车。
但光便宜还不够,众泰很快找到了一个能让它迅速出圈的“流量密码”,那就是模仿。
2013年,众泰推出了一款叫T600的SUV,这车一出来,所有人都惊呆了。
它的外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把大众途锐和奥迪Q5的设计元素给捏到了一起。
虽然网上骂声一片,说它抄袭、没骨气,但市场反应却出奇地好,这车竟然成了爆款,月销量蹭蹭往上涨。
尝到甜头的众泰,从此就在这条“皮尺部”的路上一路狂奔。
后来推出的SR7,活脱脱一个小号的奥迪Q3;而最出名的,莫过于那台让众泰“封神”的SR9了。
这台车,除了车标,从里到外几乎就是保时捷Macan的翻版。
不到二十万的价格,就能买到一台外观酷似百万豪车的座驾,这种诱惑力在当时是巨大的。
很多年轻人把它当作人生的第一台“豪车”,甚至愿意加价购买。
靠着这种独特的模式,众泰在2016年达到了巅峰,一年卖出了三十三万辆车,在当时的国产车企里,绝对算得上是一方霸主。
然而,靠模仿得来的繁荣,就像沙滩上盖的楼,根基不稳。
当众泰还沉浸在销量的喜悦中时,市场的风向已经变了。
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在2017年的上海车展,当时保时捷的全球总裁,亲自走到了众泰的展台前,对着那台SR9仔仔细细地看了半天,最后皱着眉头摇了摇头。
这个画面被拍下来传遍了全网,就像一个无声的审判,让众泰的模仿行为显得无比尴尬。
消费者的心态也开始转变,大家慢慢觉得,开一台“山寨车”似乎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更重要的是,当新鲜感过去,众泰汽车在质量、技术、性能上的短板就暴露无遗了。
发动机不行、变速箱顿挫、小毛病不断,这些问题让它的口碑迅速下滑。
其实,众泰也意识到了问题,尝试过转型。
它也曾推出过像T700这样原创度比较高的车型,也曾在2018年更换了新车标,宣布要大力投入研发,搞智能网联、自动驾驶。
但问题是,欠的课太多了,想补回来太难了。
当它还在模仿的舒适区里赚钱的时候,吉利、长安、长城、比亚迪这些同行们,都在老老实实地埋头搞研发,建立自己的技术平台。
等众泰醒悟过来想追赶时,别人已经跑远了,更何况,整个汽车行业赛道都变了,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席卷而来,游戏规则被彻底改写。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还是它内部的管理问题。
根据公司年报,2024年全年,众泰汽车总共就卖了14辆车,亏损了将近10个亿。
可就在这样惨淡的业绩下,公司高管们的薪酬总额却从上一年的五百多万,大幅增长到了九百五十多万。
这种“公司快倒了,高管先富了”的魔幻操作,让所有还对它抱有一丝幻想的投资者彻底寒了心。
一个企业如果连最基本的求生欲都没有了,那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众泰的倒下,不是一个个例,它是我们这个时代中国汽车市场残酷竞争的一个缩影。
它告诉我们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投机取巧只能赢得一时,没有核心技术,终究会被淘汰。
你看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有多激烈。
小米汽车一出来,也有人说它的设计像保时捷,但小米是怎么做的?
雷军在发布会上,把自研的电机、自研的电池技术、自研的智能座舱系统,一样一样掰开揉碎了讲给你听。
它用实打实的技术实力告诉你,它虽然学习了别人的优点,但内核是自己的。
这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和“只在岸边捡石头”的本质区别。
如今的中国车市,已经进入了一个必须靠真本事说话的时代。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已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车市场里,每卖出10辆车,就有超过4辆是新能源车。
在这个赛道上,有像零跑、蔚来、小鹏这样的新势力不断创造销量新高,也有像理想汽车这样曾经的领跑者,因为产品节奏问题而面临增长压力。
就连丰田这样的全球汽车巨头,在中国市场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利润下滑,不得不加速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
可以说,汽车行业的淘汰赛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像众泰这样,曾经靠着特定时期的市场红利野蛮生长,但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未来的几年里,只会越来越多地被甩下牌桌。
那个“开上劳斯莱斯就看众泰”的段子,终究成了一个传说,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那个时代,我们或许对汽车还懵懵懂懂,觉得有个好看的外壳就足够了。
而现在,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懂车,中国的车企也越来越强大。
众泰的离场,恰恰证明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证明了我们已经告别了那个靠模仿就能活下去的草莽阶段,进入了一个凭实力、凭创新论英雄的新时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