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今天咱们敞开了聊!
想当年,为了赶个绿牌儿的时髦,也算响应一下环保的号召,我咬咬牙弄了台增程式电动车,那会儿广告吹得天花乱坠,说是什么“里程无忧,电油混动”。
可这三年下来,个中滋味,那是真叫一个五味杂陈!
前阵子,终于忍痛割肉,把这“电爹”给出了。
今儿,就跟大家细数细数,这增程式电动车,到底有哪些让人抓狂的糟心之处!
丑话说在前头,我这可不是纸上谈兵,是实打实三年血汗钱换来的教训!
当初选它,盘算的就是“鱼与熊掌兼得”——既要享受电驱动的丝滑静谧,又想拥有燃油车的远行能力。
结果呢?
想法很美妙,现实却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首先,这续航里程,纯粹是障眼法!
厂家宣称的1200公里综合续航,听着是不是心动?
当时我就寻思,有了它,还怕去不了远方?
可真正开起来才知道,这1200公里,得在实验室里才能跑出来吧?
现实中,你得龟速行驶,关闭空调,而且车上最好空无一人,还得祈祷一路顺风!
咱们日常用车,主要靠纯电模式。
可这类车的纯电续航,普遍也就一百多公里。
要是碰上北方的寒冬,南方的酷暑,空调一开,再捎上几个朋友,这续航直接打对折!
我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满电出发,高速上跑了不到八十公里,电量就告急了!
当时的心情,真是比窦娥还冤!
这不禁让我想起《镜花缘》里的一句话:“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这续航里程,就是厂家给咱画的一张大饼!
其次,增程器一启动,静谧性就成空!
增程式电动车最大的特征,就是有个增程器。
说白了,就是一台烧油的发动机,专门给电池充电。
用电力驱动时,车厢内安静、平顺,感觉确实不错。
可一旦电量耗尽,增程器开始工作,那感觉,简直是从云端跌入泥潭!
一声沉闷的轰鸣,车身开始颤抖,方向盘也跟着嗡嗡作响。
噪声刺耳,震动明显,之前的宁静氛围荡然无存!
这就像你正沉浸在贝多芬的交响乐中,突然有人在你耳边拉二胡,简直是精神污染!
更让人恼火的是,这增程器启动的时机,还捉摸不定。
明明还有百分之十几的电量,它也会冷不丁地启动。
搞得我每次开车,都得绷紧神经,生怕它突然“抽风”。
再者,保养费用,着实不低!
当初我以为,增程式电动车主要靠电力驱动,发动机用得少,保养费用肯定也能省下一笔。
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纵然增程器使用频率不高,它终究还是一台内燃机,该做的保养一项都不能少!
机油、机滤、火花塞…该更换的都得换!
加上这类车价格通常不菲,电子元件也多,一旦出现故障,维修费用令人咋舌!
更糟糕的是,寻常修理铺压根儿搞不定!你只能硬着头皮去4S店,任人宰割!
有回我更换了一套空气悬挂,那价格,瞬间掏空了我大半个月的工资!
当时我就在想,这哪里是省钱,分明是花钱买罪受!
还有,残值率,低得可怜!
买车时,谁不盼着自己的爱车能保值?可增程式电动车的保值率,简直让人欲哭无泪!
对于燃油车,二手车商还能通过查看事故记录,大致评估车况。
可对增程式电动车,他们很难判断电池的健康状况,也搞不清增程器的实际工况。
因此,在二手车市场,增程式电动车根本卖不上价!
我卖车的时候,车商给出的报价,远低于我的心理预期!
甚至还不如同级别的纯电动车值钱!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买车容易,脱手难!
最后,保险费,贵到离谱!
增程式电动车的保险费用,也贵得让人咋舌!
原因何在?
盖因零配件价格高昂!
车上配备的激光雷达、空气悬挂等,件件都是天价!
稍有剐蹭,维修费用便是一笔巨款。
保险公司自然要提高保费,规避风险!
我还记得头一年投保,保费就比同级燃油车高出数千元!
这才明白,买车只是开始,养车才是烧钱的无底洞!
因此我认为,这增程式电动车,就像是个不伦不类的混合体。
想享受电车的宁静,又摆脱不了燃油机的束缚。
想拥有燃油车的便捷,又离不开充电桩的掣肘。
如今,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已大幅提升,快充技术也日趋成熟。
反观增程式电动车,结构复杂、成本高昂,反而成了发展的阻碍。
当然,增程式并非一无是处。
它在特定时期,缓解了人们对电动车续航的焦虑,也为新能源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可喜的是,部分增程式车企已经意识到问题,开始调整策略,从“小电池、大油箱”向“大电池、小油箱”过渡。
这或许是一个好的开端!
总而言之,购车需谨慎,务必结合自身实际需求。
切勿盲目追捧,更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适合自己的,才是王道!
各位看官,您对增程式电动车怎么看?
是真香警告,还是避之不及?
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