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车圈新闻我看得都快电子阳痿了,直到特斯拉这条消息出来,我直接一个鲤鱼打挺,感觉又行了。
不是因为激动,而是因为荒诞。
3.99万刀,折合人民币18万多,买一台Model Y。这事儿一出来,所有人都跟被雷劈了一样,开始激烈讨论。但讨论的核心就一个:这台“丐中丐”版特斯拉,到底是在普度众生,还是在侮辱信徒?
这问题问的,一看就是没开窍。特斯拉,尤其是马斯克老师,什么时候在乎过众生?他只关心一件事:他的大型社会实验,还能不能继续招募到新的“志愿者”。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特斯拉这次搞所谓的“廉价版”,压根就不是一次常规的产品下探。常规的下探是什么?是宝马出个1系,奥迪搞个A3,让你花20万也能摸到蓝天白云或者四个圈,车还是那个车,只是小了点,动力弱了点。但特斯拉这操作,性质完全不一样。
这叫“献祭式”营销。
你看那个减配单,长得跟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车身尺寸缩水,轮毂变小,全景天幕没了,后排屏幕没了,真皮变织物,音响喇叭少了,氛围灯没了,后排空调出风口也没了,甚至连胎压监测都可能给你砍了。
我看到这单子的时候都气笑了。这哪里是减配,这分明是拆迁。这等于你花钱去五星级酒店,结果人家给你一张行军床,告诉你我们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是地基打得牢。
这操作坏了菜了,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自己的计算逻辑。你把全景天幕干掉了,你知道对于很多特斯拉的第一批拥趸来说,那个大玻璃顶子意味着什么吗?那不是一块玻璃,那是通往马斯克火星殖民梦想的“任意门”,是仰望星空思考人类未来的“哲学穹顶”,是感受“科技与狠活”交融的“圣光天窗”。
没了它,你让用户怎么在车里发呆,怎么跟副驾的姑娘讲“你看,我们一起在钢铁侠的座舱里看星星”?现在好了,只剩下一块铁皮,你抬头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和那日渐稀疏的头发。这感觉,就像修仙小说里,你辛辛苦苦炼了九转金丹,结果丹成之日,渡劫的天雷没劈你,把你丹炉给劈了。
你说气不气?
所以,特斯拉根本不是在做一个“低配版”,它是在做一个“提纯器”,或者说一个“信仰甄别仪”。
它用一套堪称暴力的减配操作,把所有对舒适性、实用性、性价比有追求的正常消费者全部筛出去。剩下的,就是那些最纯粹的、为了那个“T”字标可以忍受一切的“天选之人”。
这套逻辑,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有点懂。因为我真的拥有过特斯拉。那车的优点和缺点都像是被人用锤子砸出来的一样,棱角分明。它的加速确实猛,智能驾驶在某些路段也确实好用。但它的做工,它的内饰,它的各种反人类的小细节,也确实能让你在深夜的地库里怀疑人生。
买特斯拉,尤其是早期买特斯拉的人,本质上都不是在买一辆车。他们是在购买一种身份认同,一种“我站在未来这边”的姿态。他们忍受那些缺点,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都是通往伟大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小石子。
但现在,马斯克老师不装了,摊牌了。他直接把这条路上的石子,堆成了一座山,然后告诉你,翻过这座山,你依然是我的信徒。
这就是品牌玄学最典中典的应用。奔驰为什么能卖那么贵?因为它让你觉得开上它你就成了“人生赢家”。特斯拉为什么敢这么玩儿?因为它让你觉得开上它你就成了“人类火种”。这种精神上的马杀鸡,是国产车给不了的。国产车还在跟你聊冰箱彩电大沙发,人家已经在跟你聊宇宙聊哲学聊第一性原理了。降维打击,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骂这个廉价版Model Y的,大多是潜在用户和吃瓜群众。而真正的特斯拉死忠粉,反而可能会觉得“诶,这事儿有意思”。
因为在他们的世界观里,这辆车不是用来开的,是用来“布道”的。
想象一个场景。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预算20万不到,本来在看海豹,在看深蓝,甚至在看银河。突然,他发现自己能够到一台特斯拉了。虽然这台车连后排空调出风口都没有,夏天后排的兄弟热得像条狗。但是,当他停在大学城门口,那个“T”字标亮起的时候,一切的简陋,都成了“极简主义”的勋章。
他会跟别人说:“你们不懂,这才是最纯粹的特斯拉,它把所有不必要的东西都去掉了,只留下了灵魂——那就是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的底层架构。”
看到没?话术都给你想好了。这就叫信仰的自我修补和逻辑自洽。
当一个产品开始脱离物理属性,进入到精神层面,它就无敌了。它卖的不再是钢筋铁骨,而是一种“解释权”。
但能赢吗?就是能赢吗?
我看未必。因为时代变了。
如果这是三年前,特斯拉这么搞,大概率会卖爆。那时候,国产新能源还在泥地里打滚,特斯拉是唯一的“神”。但现在是什么时候?是所有车企都杀红了眼,恨不得把自己的研发总监都打包送给你当赠品的“黑暗森林”时代。
如果说之前小米SU7是把饭桌上的蛋糕整个端走了。那蔚来的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现在所有人的打法都是掀桌子,我活不了,你们也别想好过。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在这种背景下,你特斯拉还想靠一个LOGO和一套被阉割的“灵魂”来收割,是不是有点太看不起中国的“卷王”们了?
18万,你能买到什么?你能买到有冰箱有彩电有零重力座椅的移动客厅,你能买到800V快充续航扎扎实实的六边形战士,你甚至能买到设计和质感都全面在线的“小布尔乔亚专车”。
这些车,它们不跟你聊火星,不跟你聊未来。它们就聊一件事:怎么让你在从公司到家的这三十分钟里,爽到骨子里。
这种朴素的、拳拳到肉的“爽”,是对抗品牌玄学的最好武器。
我必须承认,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又很贴切。现在的市场,就像一场武林大会。特斯拉是那个曾经的武林盟主,练的是上乘心法“吸星大法”,靠吸纳用户的信仰为生。而国产厂商,全是外家功夫的猛男,练的是“金钟罩铁布衫”,上来就是一顿王八拳,管你什么内力深厚,先把你打得鼻青脸肿再说。
所以,这台“压缩毛巾”版的Model Y,最终的结局很可能不是大杀四方,而是成了一个象征。一个象征着特斯拉傲慢的顶点,和它神话开始褪色的转折点。
它当然会有人买。因为“信徒”永远存在。
但它无法阻挡更多清醒的人,转身走向那些更实在、更舒服、也更尊重他们钱包的“国产大沙发”。
最终的结论是什么?这台车,就是马斯克老师对着中国市场开的一个巨大玩笑,一次傲慢的性能测试。他在测试用户的信仰有多坚定,也在测试同行的底线有多脆弱。
但他可能忘了一件事,在中国,最不值钱的就是信仰,最疯狂的就是内卷。当自动驾驶的终极奥秘其实藏在“老头乐”车主那神鬼莫测的走位里时,你所有的实验室数据,都显得有点可笑。
你减配,我加大。你谈灵魂,我谈物理。
就看谁能耗死谁了。这游戏,越来越好玩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