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开了丰田威驰6年的老车主,每次有人问我“这车到底行不行”,我都会笑着拍拍方向盘:“走,带你跑一圈?”上周刚和朋友从杭州自驾到厦门,来回1800公里,这台车又一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记得刚买车时,亲戚都说“这小车能跑长途?别半路趴窝”,现在他们坐过我的车后,连家里老爷子都改口:“这车座椅比我家沙发还舒服!”
一、动力不惊艳,但能陪你走遍山河
我这台1.5L自吸发动机的威驰,最大马力109匹,数据上确实不起眼。去年冬天载着全家四口加年货去丈母娘家,后备箱塞满腊肉香肠,后视镜里看轮胎都快压扁了。当时心里直打鼓,没想到爬海拔1200米的盘山公路时,只要舍得踩油门,转速表刚过3000转,动力就像拧开的水龙头一样源源不断。同行的长城H6车主看我轻松跟车,下山后特意来问:“你这小车看着轻飘飘的,怎么爬坡比我带涡轮的还稳?”
这要归功于CVT变速箱的调校。去年跑川西时遇到连续30公里的碎石路,别的车都在换手动模式,我的威驰就像踩着棉花走路,变速箱始终把转速控制在2000转左右,既保护了发动机,又让车里人不会颠得头晕。不过要提醒新手司机,高速超车时记得提前半脚油门,这车就像马拉松选手——爆发力不算强,但持久力绝对在线。
二、空间藏着日系车的“小心机”
别看威驰车长不到4米4,去年搬家时我可是亲自验证过它的装载能力。放倒后排座椅后,1.8米的宜家书柜斜着塞进去毫无压力,副驾驶还能再坐个人扶柜子。有次接机帮朋友运了三个28寸行李箱,后备箱居然还能塞下两箱脐橙。最让我惊喜的是门板储物格,夏天放两瓶冰冻矿泉水,冬天塞保温杯加雨伞,这些小细节开久了才能体会。
跑长途时最怕憋屈,我这身高1米78的北方汉子,连续开五小时服务区都不用下车伸懒腰。上次载着三个同事去黄山,后排坐满的情况下,膝盖离前排还有一拳距离。不过要提醒大家,后排中间座位确实偏硬,长时间乘坐建议轮换位置。现在车上常备颈枕和腰靠,开长途的舒适度直接提升一个档次。
三、油耗让我成了朋友圈的“凡尔赛大师”
上个月刚做完6万公里保养,仪表显示长期油耗5.9L/百公里。记得有次和开美系车的朋友打赌,从上海到南京300公里,他油门踩得小心翼翼才跑到6.8L,我全程开着空调听歌,到服务区一看油耗5.7L,把他气得直说要去4S店查行车电脑。加油站的师傅都认识我这台车,每次加油都调侃:“你这油箱是连着自家水龙头吧?”
不过油耗这事也得看脚法。新车头两年我总喜欢地板油起步,油耗最高到过7.2L。后来学会预判路况,用油门控制车速,现在红绿灯起步反而比那些猛踩油门的车更丝滑。有个开网约车的朋友更绝,他开的威驰专跑机场线,30万公里下来发动机连颗螺丝都没动过,现在还在用着原厂火花塞。
四、可靠性让我成了“修理厂绝缘体”
这六年除了换机油、轮胎这些常规保养,只在第四年换过电瓶。去年在贵州山区遇到暴雨,底盘被石头刮得砰砰响,当时心想肯定要拖车了,结果到服务区检查只是护板有点擦痕。最夸张的是有次保养时,师傅拿着手电筒在车底找了半天,最后憋出一句:“大哥您这车也太干净了,连油渍都没有。”
要说缺点也不是没有,高速上开到110码后风噪确实明显,我后来自己加了密封条,现在跑高速终于不用扯着嗓子聊天了。车漆薄这个老毛病也有对策——每月打次蜡,六年下来车身还是锃亮如新。前几天陪朋友去看新车,销售听说我的威驰六年没修过,直接拿我当活广告:“您看这位大哥的车,这就是丰田品质!”
长途体验篇:车轮上的移动客厅
今年清明假期带着父母环太湖自驾,两位老人开始还担心腰受不了,结果三天跑下来反而夸座椅舒服。秘诀在于每小时进服务区活动五分钟,把座椅调成微躺姿势,再打开自带的车载香薰机。现在二老出门旅游点名要坐我的车,说比高铁还稳当。
跑长途最怕犯困,我这台车虽然没自动驾驶,但有套独门秘籍:定速巡航+车道保持辅助。去年单人自驾去敦煌,在连霍高速上设置好100码巡航,手脚轻松得能在服务区现场煮泡面(当然不提倡)。要说最惊险的一次,是在川藏线怒江七十二拐,连续急弯加海拔骤升,威驰的刹车从没让我心虚过,反倒是同行的SUV车主下山后刹车片直冒烟。
结语
前几天有人问我:“现在新能源车这么火,你这老古董还不换?”我指着仪表盘上“62000km”的数字反问:“你见过几个6年车龄还能卖7万块的?”这车就像老伙计,虽然不会说甜言蜜语,但永远在你需要时稳稳接住。要说适不适合跑长途,看我后备箱里常备的露营装备就知道了——帐篷、炊具、折叠椅,随时准备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下次要是你在318国道上看见台白色威驰,车顶绑着自行车,后备箱飘出咖啡香,别忘了鸣笛打个招呼,说不定就是我正带着家人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