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越来越高。
保守估计都已经超过了50%。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越来越高,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吐槽“买不起保险”了。
真可谓“买得起车,却买不起保险”。
这里面更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那么,这能怪保险公司涨价吗?
我想,可没有那么简单,保险公司其实也很无辜,它们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01 新能源汽车保险赔付率远超盈亏线
根据一些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车险行业承保亏损达57亿元,137个车系的赔付率超过100%(未计入管理成本),部分车型综合成本率甚至超过300%。
以比亚迪财险为例,其2024年综合成本率为308.81%,综合赔付率高达233.92%,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新能源车险平均赔付率约85%,显著高于燃油车的60%-70%,部分营运车辆赔付率甚至超过40%。
如此高的赔付率,就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保费收入与风险不匹配”。
2024年,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1409亿元,但风险保障金额高达106万亿元,保费充足度不足。保险公司为覆盖风险,只能通过涨价或对高风险车辆拒保来应对,形成“车主投保难、险企亏损大”的恶性循环。
那么,造成这种困境的源头又在哪里呢?
02 新能源汽车保险贵的深层原因分析
1. 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高
新能源汽车维修贵,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的配件垄断与技术封闭: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汽车维修就得去厂家指定的4S店或者车企售后服务中心。
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零配件供应链高度集中于车企,尤其是“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维修需授权4S店完成,工时费和配件价格远超燃油车。
例如,7.98万的比亚迪秦PLUS的前脸剐蹭维修费用高达10000元,单个大灯更换需3000元,中网一套再收你3000元,保险杠再收你2000元,人工费再收你2000元不过分吧?堪称“修车刺客”。
因为,很多新能源车企都在搞“三电终身质保”,而其条款之一就是维修保养必须去4S店。
这直接导致车主被车企“绑架”,零配件被车企垄断,很多4S店甚至坐地起价,因为,它知道你已经被拿捏了,你不修也得修。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的一体化设计也存在弊端,很多智能化设备(如激光雷达)和电池包一体化设计导致局部损坏需整体更换,维修经济性差。
对于4S店来说,基本上都是“只换不修”,这成本一下子不就上去了。
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
肯定都得保险公司来买单啊,本来5000元的保险,只要修一次前脸就得赔进去3000元,这谁能受得了?
最终,只能让所有新能源汽车车主来买单,保险公司就会面临着“修车贵、理赔频”的双重压力,最终将成本转嫁至保费。
10万元级秦PLUS的商业险费用可高达6700元,已经接近30万元级燃油车的保费了。
2. 出险率显著高于燃油车
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最适合干的一件事就是跑网约车,因为,用车成本低,再加上各大平台的限制。
现实情况是,很多私家车也加入了网约车大军。
大量网约车以家用车名义投保,实际使用强度高(如比亚迪秦PLUS因经济性成为“滴滴神车”),日均行驶里程远超普通家用车,导致出险率大幅上升,导致出险率比纯家用车高5倍,网约车出险率超40%,而普通家用车仅8.2%,秦PLUS这款车,也上了各大保险公司的“黑名单”,要么保费高,要么直接拒保。
除此之外,驾驶行为与技术特性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保费的一个重要因素:新能源汽车加速快、噪音低,年轻车主(30岁以下占比高14%)易激进驾驶,以小米SU7为例,年轻冲动的车主加上车辆充沛的动力以及出众的操控性,也让其出险率居高不下。
03 新能源汽车保险贵魔咒的破局之道又在哪里?
1. 政策引导与跨行业协作
2025年四部委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推动降低维修成本、优化定价机制,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平台,并且明确要求禁止保险公司拒保。
同时,也要鼓励车企开放配件供应链,打破维修垄断,提升零配件通用性。
各大车企,你不能先是亏钱买车,然后又靠保养,卖配件来赚钱啊。
2. 车企入局与数据共享
比亚迪、小米汽车等车企通过自营保险业务(如比亚迪财险),利用车辆数据优化定价,保费可比传统险企低30%。
推动保险与汽车行业数据共享,完善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实现保费与风险精准匹配。
3. 技术改进
作为车企,在车辆的设计上也可以做一些优化,比如,不要什么东西都全部集成在一起,一个元器件出问题就要换总成。
可以多常识模块化设计,降低后期维修成本。
当然,作为消费者,首先在买车的时候尽可能避开“网约车同款车型”,比如,比亚迪的秦系列、驱逐舰05,还有埃安的大部分车型。
其次,如果车都已经买了,那能做的可能也只有“稳驾慢行”了,尽可能减少剐蹭,尽可能少出险,同时,也不要违章,违章多也会影响保费。
只要不出险,保险公司想涨价也没理由。
总之,新能源汽车保险贵,估计还得持续很久,希望买新能源汽车的做好心理准备。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