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锐锐越版五十万起,低调旗舰变身入门选手
那天在小区楼下碰见老吴,他开着辆老款途锐,车漆掉了点皮,还挺有味道。聊起来才知道,大众这家伙又整出新花样——给途锐上了个叫“锐越”的入门版,说是指导价五十多万,比以前便宜点,但听他语气还是一副“买不起就别惦记”的架势。
说实话,这车刚出来那会儿,我还在读书呢。2002年,满大街桑塔纳、捷达横行,有谁见过能和宝马X5、奔驰GLE掰手腕的大众?后来那些混得不错的叔叔伯伯们要是开台途锐回来,都成孩子口中的“成功人士”。可现在?我问群里兄弟,“你们还记得大众有个叫途锐的吗?”居然好几个愣住,说印象只剩辉腾那个大沙发。
回头说这次的新版本。官方宣传倒挺热闹:什么取消R-Line运动套件啊,外观用回银色镀铬条,不玩熏黑了,一下子显得更像早些年的大众SUV。我瞅图片时就觉得怪熟悉,那种贯穿饰条拉宽视觉效果,是不是和我爸当年看的帕萨特一个路数?底部包围也没啥花活,就是规矩地贯穿设计,看久了真不怎么提神。
侧面和尾巴几乎没动静,就腰线一直拖到尾灯那里,然后窗户边上的镀铬装饰全省掉了,看着少点精致劲儿。不过尾灯倒是标志性保留着,只不过内部结构有点特别。据说有人专门喜欢这种带反光条的设计,在群里讨论半天,有人嫌土,也有人觉得敦厚安全感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内饰部分嘛……坐进驾驶舱你闭眼都能猜到布局,全套浓郁“大众味”,稳重归稳重,可新意真谈不上。主要区别还是配置上缩水:非全尺寸备胎、并线辅助这些都没有,再加前排座椅通风、30色氛围灯也砍掉。有师傅跟我讲:“这些功能单独加起来其实不值五万块钱。”但厂家定价向来都是这样,你想省钱就只能忍痛割爱咯。有意思的是,有位东北车友自嘲:“氛围灯再多,不如媳妇一句‘快停车’来得实用。”
空间方面没太多变化,该宽敞还是宽敞,不过舒适度跟同级别对比差距越来越明显。这两年流行后排老板键、大屏幕啥的,人家都有,大众偏偏守旧,也难怪年轻人看不上眼。
动力系统这里可惜了一把。2023款还能买到3.0T V6发动机+8AT组合,据修理厂老赵吹牛:“450牛米扭矩,上高速超车甩甩脚油门就过去。”空气悬挂最高升70毫米,这种底盘通过性,在城市坑洼路面或者偶尔跑趟野外绝对够用了。但到了2025款,全系换成2.0T四缸机配8AT,最大370牛米扭矩,加速6.8秒。“少俩缸就是少俩魂!”微信群里经常这么调侃,“听声音都不像以前那么带劲。”
其实降价之后,本以为会吸引一波用户,可现实摆在那儿——五十多万哪是随便拿出来的钱?尤其现在新能源车型一茬接一茬地冒出来,同样价格能选的太多太多。而且身边不少老司机吐槽,新款配置减配严重,用料感觉薄了一层;甚至连维修师傅都摇头,说现在做保养比前几年还贵,小毛病却开始增多,比如空调滤芯位置改动后拆装麻烦死个人……
顺嘴插一句冷知识:曾经坊间传言早期进口途锐仪表台下面藏着德国原厂签名,其实纯属误传。我亲自拆过两台二手货,一根签字笔影子都没摸到。不过据某南方二手商透露,现在三四年前的高配3.0T二手行情反而坚挺,因为懂的人明白,那是真正的大V6最后余晖。“以后想再找这种六缸大块头,只怕越来越难咯。”
最近一次去4S店溜达,还遇上一位销售小哥抱怨:“我们店半年卖不出去几辆,现在顾客问最多的问题竟然变成‘这是不是国产组装’。”看似玩笑,其实背后也是市场转型的一种无奈吧。
最后补充一点养护八卦:有些老司机喜欢自己淘国外原厂零件换上,据说比国内渠道便宜不少,不过折腾下来费时费力,还容易被售后推诿责任。所以如果预算有限,又追求省心体验的话,这类冷门豪华合资SUV可能真的要慎重考虑一下。不然以后出了问题,就算修理工愿意帮忙,你自己心态也未必顶得住折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