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一改款成常态,汽车真成快消品了?老车主哭诉:刚买就贬值

“提车半个月降价 1.5 万,两个月后直接停产,新款还偷偷增配!” 这不是段子,而是一位新能源车主的真实遭遇。如今打开汽车 APP,隔三差五就弹出 “新款上市” 的提醒,曾经 “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换” 的节奏早已被打破,“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换代” 成了不少车企的新常态。这不禁让人疑惑:汽车这个动辄几十万的大宗消费品,难道真的变成快消品了?

半年一改款成常态,汽车真成快消品了?老车主哭诉:刚买就贬值-有驾

改款速度有多快?车机还没卡顿,车型已经过时

“现在买车跟买手机似的,刚上手就担心过时。” 这是当下很多消费者的共同感受。数据显示,当前国内车企日均新车迭代率已攀升至 3.2 款,2023 年全年更是推出了超过 1100 款新能源汽车,平均每天有 3 款新车上市。

特斯拉堪称 “改款劳模”,2024 年先是 1 月和 7 月先后完成 Model 3 后轮驱动版、长续航全轮驱动版的改款,8 月又马不停蹄推出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及高性能全轮驱动版,一年之内四次调整配置。问界 M7 Ultra 版更夸张,距离上一代 Max 版上市仅 8 个月就完成升级,不仅外观微调,悬架、智驾系统都有显著提升。

这种速度在燃油车时代难以想象。过去一辆车的改款周期通常是三年,换代更是要等六七年。而现在,国产车基本一年一换代,电子电器硬件约 12-15 个月就更新一次,软件升级更是快到每 3 个月一次。有车主吐槽:“车机系统还没开始卡顿,车型已经变成老款了。”

半年一改款成常态,汽车真成快消品了?老车主哭诉:刚买就贬值-有驾

为啥改这么快?新能源内卷逼出 “竞速模式”

汽车改款加速,本质是新能源赛道的 “内卷” 产物。一方面,电池、芯片等核心技术迭代太快,几年前 500 公里续航就算长续航,现在没有 800 公里都不好意思宣传;以前电池直接挂在车底,现在已经进化出 CTB 一体化技术。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到白热化。某新势力车企创始人直言:“现在年卖 100 万辆都快成生存底线了。” 为了留住消费者,车企不得不通过频繁改款保持热度。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大起大落也助长了这一趋势,2023 年初还 50 万元 / 吨,年末就暴跌至 10 万元 / 吨,成本下降让车企有了频繁调价改款的空间。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指出,新能源汽车被消费者认为越来越像电子产品,而电子产品的逻辑就是 “迭代为王”。车企为了在智能驾驶、车机系统等方面保持优势,只能跟着技术节奏跑,形成了 “不改款就落伍” 的竞速模式。

半年一改款成常态,汽车真成快消品了?老车主哭诉:刚买就贬值-有驾

算快消品吗?10 年寿命 vs 百万分之一缺陷率说明问题

虽然改款加速让汽车有了快消品的 “表象”,但本质上仍属于耐用消费品。快消品的核心特征是消耗快、单价低、购买周期短,而汽车显然不符合:一辆车售价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平均价格接近 20 万元,消费者购买时往往要反复比较。

更关键的是质量标准天差地别。消费级芯片允许每百万件出现 500 件故障,而车规级芯片缺陷率要求低于 1PPM(百万分之一)。手机用 3-5 年就会被淘汰,但汽车设计寿命通常是 10-15 年,还要经历高温、低温、震动等极端环境考验。

岚图汽车 CEO 卢放的观点很有代表性:“车与用户是长期伙伴,要一起共度几年风雨,绝非即用即抛。” 即使新能源车换车周期缩短到 3-5 年,二手车市场依然能让其继续发挥价值,这和快消品 “用完即弃” 的属性完全不同。

消费者该咋办?别被 “新款焦虑” 带节奏

面对频繁改款,消费者最头疼的是保值率问题。数据显示,电动汽车首年贬值率最高可达 50%,特斯拉 Model 3 改款后保值率明显下滑。还有车主反映,购车时承诺的 “终身免费 OTA 升级”,结果三年都没更新过,导航地图还是出厂版本。

其实应对有窍门:首先要区分 “硬件改款” 和 “软件升级”,像极氪 007 那种软件三个月一更新的,没必要等新款;其次关注保值率数据,像兰德酷路泽这类改款慢的车型,反而更保值;最后别轻信口头承诺,把 OTA 升级周期等条款写进合同。

汽车行业正处于从机械产品向智能电子产品转型的特殊阶段,“半年一改款” 更像是技术爆发期的过渡现象。当技术逐渐成熟稳定,改款节奏自然会回归理性。对于消费者来说,与其追新追热,不如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 毕竟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比新款的。

你怎么看待汽车半年一改款的现象?会因为担心过时而推迟买车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