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汽车零售销量均已确认,现在来讲冷门品牌的销量数据;讲这些品牌是让汽车消费者在选择时有所参考,汽车行业的马太效应有目共睹,冷门品牌想要逆转局面的概率并不高。
而冷门品牌汽车产品的保值率是不理想的,门店数量的减少也有可能影响后期用车便利性。
所以面对这些车是建议慎重一些的,除非偏爱小众产品。
先看法系车。
法系车还有三个品牌,具体数据为:
标致,1419辆
雪铁龙,1175辆
DS,0辆
标致雪铁龙两大品牌属于同一家汽车公司,原先为法国PSA,后该公司与意大利汽车公司FCA合并为Stellantis(斯特兰蒂斯)集团公司;合资车则是与东风汽车合作;但虽然品牌由两大汽车集团公司背书,可是销量确实是偏低的,在7月份的汽车零售数据里,两大品牌没有一款车的月零售销量还能破千辆。
并且该品牌的SUV目前没有四驱车可选,轿车也都是前驱车;产品定位不够高,均采用小排量发动机也限制了品牌向上的空间。
DS品牌已经有一个阶段没有销量,不再讨论。
再看韩系车。
韩系车也还有三个品牌,但是高端品牌捷尼赛思是以进口方式销售,数据统计路径不同,这里不做讨论。
其余为:
现代,12424辆
起亚,7073辆
现代汽车的销量表现在冷门品牌里是比较高的,品牌销量能破万辆、伊兰特轿车能达到5758辆,另有途胜L的2428辆和索纳塔的1340辆;客观来说还是有希望的,只要能进一步优化产品或完善产品线,销量就有回到二线甚至一线的可能性。曾经的现代起亚两大品牌均为畅销合资汽车品牌。
起亚汽车没有表现特别抢眼的产品。
不过现在的现代和起亚汽车正在重心转移,正在开展出口业务;合资汽车也是可以出口的,对于现代起亚而言,依托于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优势,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打造出同等水平的汽车。那么以合资工厂为基础开展出口业务自然是可行方案,而且蛰伏待机也不失为现阶段理性的选择,这两个品牌还是有机会的。
美系车虽然是三大合资车系之一,但是现在的表现并不抢眼。
美系合资汽车有通用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以及长安福特、江铃福特和长安林肯;特斯拉不算合资品牌,因其为独资经营,数据也不放在一起统计分析。
具体为:
别克,33668辆
凯迪拉克,7574辆
雪佛兰,504辆
福特,10501辆
林肯,2863辆
五大品牌只有别克汽车的销量表现较为理想,凯迪拉克作为二线豪华品牌的销量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因其销量是低于年轻的理想、蔚来、岚图、阿维塔等新势力自主品牌的;雪佛兰汽车难以评价了,创酷、科沃兹、星迈罗7月零售销量显示为0辆,开拓者和畅巡各自为2辆,探界者为42辆,探界者Plus为48辆,科鲁泽最高却也只有387辆;中型轿车迈锐宝XL曾经可以达到上万辆,同期数据为23辆。
长安福特、江铃福特总销量为10501辆,低于被视为冷门品牌的现代汽车。
林肯汽车销量在二线豪华品牌里也已经几乎垫底,更低的合资豪华品牌也只有英菲尼迪的同期100辆,路虎的861辆和捷豹的1566辆。沃尔沃同期为9505辆。
总结:
标致雪铁龙的销量表现有些遗憾,但现在也在拓展出口业务;其能否与现代起亚一样的等待机遇,一直的坚持下去,现在只能说还需要继续观察,不过笔者认为不论是法国车企还是韩国车企都不会轻易放弃中国汽车市场,因为这块市场的潜力非常大,所以这些品牌的车辆虽然不推荐但并非不可选。
至于美系合资汽车品牌可能再也无法被称为“合资三强之一”了;其市场占有率仅仅在5%左右,通用、福特两大车企的五个合资品牌,销量加在一起也只是特斯拉的水平,长此以往很难保证从车系到品牌的竞争力。
除非打造出独特的美式汽车标签,并且同步融入适合中国汽车用户市场的插电混动、增程和纯电动汽车产品。
别克汽车目前正在做这样的产品且表现良好。
其余品牌需要跟上,否则未来难以预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