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炸开了锅,极氪这个号称要做高端电动车的品牌,被曝出把已经上过保险、甚至过户过的车当新车卖。这事儿一出,不少已经掏钱买车的消费者直接懵了——我花新车的钱,买到的居然是辆"二手新车"?这操作,简直比二手车市场的水还深。
买车人的美梦变噩梦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省吃俭用攒了笔钱,终于决定买辆心仪已久的极氪电动车。销售顾问热情洋溢地给你介绍各种限时优惠,什么"厂家直降""特价促销",说得你心动不已。交完定金,满心欢喜等着提车,结果一查发现这车早就买过交强险,甚至已经过户过一次。那种感觉,就像相亲时对方说自己未婚,领证时才发现人家离过婚还带着孩子。
重庆的程先生就遇到了这种糟心事。他看中的是2025款极氪007,销售拍着胸脯保证是"全新未上险"的车,结果后来改口说"赠送交强险"。这弯转得比秋名山还急,明摆着就是玩文字游戏。广州的李先生更惨,付款时发现汇款账户根本不是极氪官方,而是什么"厦门欧行汽车有限公司",这操作,简直是把消费者当韭菜割。
车企的"数字游戏"背后
为什么极氪要这么干?说白了,就是为了让销量数字好看点。汽车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车只要上了保险,就算卖出去了。于是有些车企就钻这个空子,先把库存车上了保险,制造"热销"假象,等真有人来买时,再把这些"二手新车"当全新车卖出去。
看看极氪的财报就明白了:2021年到2024年,累计亏了262个亿,虽然2025年第一季度亏损少了点,但离赚钱还远着呢。销量压力这么大,某些人就开始动歪脑筋了。把展车、试驾车先上个保险,在账面上就算卖出去了,资本市场一看:"哟,卖得不错啊",股价说不定还能涨点。至于消费者知不知道实情,那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消费者维权路漫漫
发现问题后,这些车主的第一反应当然是维权。可现实往往很骨感——找销售,销售推给经理;找经理,经理推给厂家;找厂家客服,得到的回复永远是"正在处理中"。有的销售甚至私下掏2000块钱想息事宁人,这不就是变相承认有问题吗?
更气人的是,极氪官方回应说这些车都是"正常销售的展车",虽然上过保险但没开过发票,所以法律上还是新车。这话听着好像没毛病,但消费者心里跟明镜似的——我花新车的钱,凭什么要买辆被人"摸"过的展车?就像你去买手机,店家给你台样机还按原价卖,你能乐意?
行业潜规则何时休
其实这种"0公里二手车"的操作在业内不算新鲜事。很多品牌都有类似玩法,只是极氪这次被曝得比较彻底。所谓"0公里二手车",就是车已经登记上牌但基本没开过,里程表显示接近零,通过二手车渠道低价出售。这本是消化库存的正常手段,但把这种车当全新车卖,性质就完全变了。
汽车销售这个行业,水太深。有把运损车当新车卖的,有调表车,现在又冒出个"0公里二手车"。普通消费者哪懂这些门道?买车时满脑子都是"这车真帅""续航够不够""有没有优惠",谁会想到还要查保险记录、过户次数?
买新车的正确姿势
经过这事儿,想买电动车的朋友可得长点心了。这里给大家支几招:
首先,别光听销售忽悠。什么"限时优惠""最后几台",很可能是清库存的套路。其次,付款前一定要查车辆信息。现在手机这么方便,花点时间查查保险记录、维修记录,总比事后维权强。第三,汇款账户一定要是厂家官方账户,要是发现汇给什么汽车贸易公司,赶紧刹车。
最重要的是,别被所谓的"特价"冲昏头脑。买车不是买白菜,省那万把块钱,后续可能花更多钱维权。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信任一旦失去,再难挽回
极氪这事儿,表面上看是销售策略问题,深层次却是品牌诚信危机。汽车不像快消品,买台车动辄二三十万,是普通家庭好几年的积蓄。消费者选择某个品牌,是基于对品牌的信任。一旦这种信任被打破,再想重建就难了。
看看现在的极氪车主群,80多号人集体维权,这种负面口碑传播起来比广告快多了。一个品牌要树立高端形象可能需要十年,但要毁掉它,一次信任危机就够了。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动车市场竞争白热化。在这种环境下,车企更应该爱惜羽毛,靠产品力说话,而不是玩数字游戏。否则,等消费者用脚投票时,哭都来不及。
说到底,做生意讲究诚信二字。把消费者当傻子糊弄的品牌,最终会被市场淘汰。而那些真心实意为用户着想的品牌,哪怕暂时困难,也终会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汽车不是快消品,它承载着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辜负这种期待的企业,不配拥有忠实的用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