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那边厢,车企们敲锣打鼓,恨不得一天开十场新品发布会;这边厢,烧油的老家伙们好像都蔫了,声音小了不少。但说句实在的,真到了掏腰包买车的时候,不少老铁还是得盘算盘算,烧油的,它到底值不值?
这不,最近几款燃油新秀冒头了,长安UNI-V捯饬了下外形,本田飞度换了张脸,奥迪A5L Sportback也来凑个趣。看着这些熟面孔,心里头难免犯嘀咕,这年头,烧油的还有啥戏唱?
先聊聊长安UNI-V,这车一改款,直接把前脸那网状格栅给撸掉了,换成个封闭式的。你说这是要往新能源那边“靠”吧,它还倔强地用着烧油的发动机。这操作,就有点让人挠头。有人觉着这设计更利索了,更带劲了,也有人觉得,少了点UNI-V原本那股味道。
再看飞度,这回是真的“动刀子”了,以前那双水汪汪的“卡姿兰大眼”没了,换成了细长条的大灯。这下,口水仗就更厉害了。毕竟,飞度能火,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那副人畜无害的萌态。现在改了,还能把老粉们给拽住吗?
当然,车企也不是吃素的。一方面,电车是条大河,奔涌向前,烧油的肯定得变一变,蹭点热度。另一方面,烧油的毕竟还有拥趸,尤其是在一些犄角旮旯的地儿,充电桩还没铺开,里程焦虑依然是个梗。所以,烧油的还得继续“进化”,在皮囊和配置上做。
可关键是,这种“进化”的路子真的对吗?UNI-V取消格栅,飞度改脸,这些招数,到底是提升了身价,还是丢掉了自己的魂?
换个思路,大伙儿买烧油的,图个啥?皮实耐用,省心省钱呗。要是烧油的也一个劲儿地追赶潮流,往科技范儿、智能化上靠,甚至为了迎合电车而动脸,那是不是有点主次颠倒了?
跟大家的固有印象不太一样,不少人买烧油的,不是因为他们不待见电车,而是因为他们有更现实的考虑。比如,住的地方没法安充电桩,或者经常要跑长途,对续航里程要求比较高。
光看数据,现在电车的销量确实蹭蹭往上涨,但烧油的还是占着很大的市场份额。这说明,烧油的需求还在,只不过车企得更精准地摸清用户的脉搏,而不是一窝蜂地瞎搞。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算是个异类,它玩的是豪华运动风,直接用上了华为的高级智能驾驶方案。这车的目标人群,显然不是那些对价格斤斤计较的,而是追求驾驶快感和科技感的弄潮儿。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锅甩给“电车冲击”时,是不是忘了烧油的自身也有问题?比如,设计老掉牙、配置跟不上趟、营销不够给力等等。
说白了,烧油的不是没戏,而是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长处,规避短板。比如,可以在操控感、舒适度上下功夫,或者搞出一些更有性价比的车型,吸引那些捂紧钱袋子的消费者。
当然,这也不是说烧油的就该原地踏步。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烧油的也得不断升级,但前提是不能把自己的看家本领给丢了。
其实,消费者对烧油的要求真不高,无非就是好开、抗造、省油。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添点彩头,比如更具辨识度的设计,或者更实用的配置,那就能更好地满足大家的需求。
与其焦虑地模仿电车,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毕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到自己的价值,才是王道。就像跟朋友唠嗑,掏心窝子地说,比啥都管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