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余承东宣称"五年内做到全球第一"时,传统车企的高管们正连夜修改合同条款。华为的汽车版图已从技术供应商蜕变为生态主导者,但这场合作暗战中,没有一方甘愿沦为附庸。
image
华为汽车合作模式暗战:传统车企的"灵魂保卫战"与第三条道路探索
华为当前三种合作模式构成权力金字塔:底层的零部件供应、中层的HI模式、顶层的智选车模式。智选车模式下,华为掌握问界、智界等品牌的产品定义权和销售渠道,车企如同交出"灵魂"。北汽为享界投入200亿专项基金,却连广告片都由余承东亲自拍摄;奇瑞智界S7交付拖延,暴露车企对华为标准的不适应。
image
车企觉醒:东风/广汽的"新合作模式"破局实验
东风猛士与华为组建联合研发团队共驻产业园,岚图共享华为智能驾驶数据但保留车型决策权。广汽华望采用华为ADS3.0系统却坚持自主外观设计,阿维塔CEO直言"华为是教练不是选手"。这种"技术共享不让渡品牌权"的模式正引发连锁反应,传祺、红旗等二线车企已开始接触。
image
利益博弈的黄金分割点
北汽200亿买断华为技术优先权的案例揭示潜规则:资金投入强度与技术话语权正相关。营销端华为为享界拍广告片与北汽自建事业部的矛盾,渠道端鸿蒙智行统一网络与奇瑞自建门店的冲突,本质是品牌露出与用户数据的争夺。清华大学专家提出"30%联合研发+70%自主决策"或是现阶段最优解。
image
华为的阳谋与车企的反制
车BU独立运营后,MDC计算平台迭代优先权成为悬在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东风组建千人软件团队,广汽埃安自研L4系统,都是防备技术卡脖子的双线策略。任正非"不造车"承诺与余承东激进目标的内部张力,让合作充满变数。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智能化竞赛中的临时妥协。当华为全栈解决方案成为智能汽车"水电煤",传统车企必须回答:做掌控生态的房东,还是支付租金的租客?答案或许藏在东风岚图CEO那句话里:"没有永恒的合作模式,只有永恒的竞争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