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战与亮剑 清朗车圈 守护初心
汽车圈从不平静。
但这次的风暴。
来自屏幕后的暗处。
AI生成谣言。评论区精准辱骂。新车发布前夜的通稿抹黑。
甚至——轻轻一个点击。
就能让一段国外交通事故视频。
变成“蔚来汽车自燃爆炸”的“铁证”。
或者。
在碰撞测试前。
悄悄断开电瓶。
然后对着镜头惊呼:“小米汽车碰撞后车门打不开!”
这些。
不是虚构小说。
是正在发生的。
汽车行业“黑公关”现实。
黑产链:流量与勒索的狂欢
这已成为一门“生意”。
一门低投入、高回报的“生意”。
一位60万粉丝的汽车博主。
单条1-20秒视频商单报价1.8万元。
60秒以上。
报价高达3.8万元。
而“黑商单”的报价。
更高。
谁充值多。
就捧谁。
然后拉踩其他品牌。
某些虚假测评。
甚至能赚取数百万元。
更有甚者。
通过制作虚假图文视频。
炒作车企负面。
或在企业上市、融资关键节点发布虚假信息。
胁迫企业支付“保护费”。
公安部网安局曾破获一个黑公关产业团伙。
23个人。
涉案资金竟高达两亿多元。
做黑公关。
成本很低。
但做车呢?
汽车的研发投资非常大。
凝聚着上万名工程师的心血。
重拳出击:监管与车企的联合亮剑
乱象必须终结。
2025年9月10日。
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六部门。
联合出手。
在全国范围内。
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剑指非法牟利、夸大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三大乱象。
这不是临时举措。
其背后有清晰的政策支撑。
7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维护公平有序竞争环境的方向。
9月1日。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施行。
为追踪和识别AI虚假内容提供了技术利器。
车企们也不再沉默。
纷纷拿起法律武器反击。
小米创始人雷军公开表示:
法务部今年已取证数百个账号。
发起诉讼数十起。
多起报警案件正在办理中。
比亚迪对部分自媒体及其关联MCN机构的恶意抹黑行为正式提起诉讼。
要求公开道歉并索赔300万元。
蔚来、小鹏、理想、江淮等车企。
也纷纷发布声明。
坚决依法维权。
截至9月10日。
已有500余个违规账号被处理。
多个MCN机构被追究法律责任。
共筑清朗:一场需要人人参与的持久战
整治网络乱象。
是一场涉及技术、法律与道德的持久战。
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平台和公众。
形成多维治理合力。
监管部门需完善法律体系。
加大执法强度。
特别是对利用AI技术犯罪的行为。
网络平台需落实主体责任。
堵住账号注册漏洞。
加强内容审核。
加快企业申诉处理流程。
车企之间应倡导公平竞争。
更多突出自身产品和技术优势。
摒弃不正当手段。
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推动行业自律。
而我们每一位消费者。
也应保持理性。
辩证看待信息。
积极向相关部门举报违法违规行为。
别让黑公关凉了车圈老实人的心。
竞争应以产品、技术、品牌、服务为基石。
而非歪曲事实。
误导消费者。
尾声
暗处的水军或许仍在涌动。
但亮剑的行动已经开始。
清朗的网络环境。
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唯有去除污浊。
让竞争回归产品和技术的本质。
中国汽车产业。
才能在迈向汽车强国的道路上。
行稳致远。
这关乎每家企业的声誉。
更关乎。
每个消费者的信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