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产车的配置表开始用“页”计算,合资品牌还在玩“挤牙膏”
第一幕:CR-V的“祖传配方”撞上星越L的“满汉全席” 本田CR-V的4S店销售最近有点慌。上个月还在跟客户吹嘘“地球梦发动机省油耐用”,这个月就被隔壁吉利展厅的星越L抢了风头——人家客户坐进驾驶舱第一句话是:“这真是20万以内的车?”
确实不能怪消费者大惊小怪。星越L的配置单简直像开了外挂:全系标配2.0T高功率发动机(238马力对CR-V的193马力)、三联屏中控、AR-HUD抬头显示、NAPPA真皮座椅,甚至还有L2.9级自动驾驶辅助。反观CR-V,中低配车型连个倒车雷达都要选装,车机系统卡顿得能玩“贪吃蛇”。更诛心的是,两款车顶配差价近5万,星越L却多出20项配置。网友调侃:“本田的利润空间,怕不是靠删配置表挤出来的?”
第二幕:合资滤镜碎了一地 今年上海车展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本田展台人流稀松,而吉利展台需要限流排队。这种反差背后是认知颠覆——十年前消费者觉得“国产车=廉价代步”,现在年轻人算的是“智商税指数”:“同样预算,你是要CR-V的塑料方向盘,还是星越L的Bose音响+座椅按摩?”
技术层面更是一记重拳。星越L的CMA架构让麋鹿测试成绩达到79km/h,比CR-V高出6km/h;吉利自研的7DCT变速箱换挡速度比CR-V的CVT快1.5秒。某汽车媒体实测发现:两车同时开过减速带,星越L的底盘滤震居然更接近奥迪Q5L。难怪有车主吐槽:“以前买CR-V图个省心,现在发现省心的代价是忍受上世纪的内饰。”
第三幕:降维打击才刚刚开始 最让本田脊背发凉的不是配置对比,而是吉利玩的是“系统战”。星越L能通过OTA升级开通NOA高阶智驾,CR-V的车机连语音识别都要靠第三方供应商。更致命的是用户运营——吉利APP上车主能直接预约保养、兑换积分,本田车主还在和4S店斗智斗勇“防加价”。
这场较量早已超越产品本身。当星越L车主在抖音晒出“用车机大屏吃鸡”时,CR-V的忠实拥趸还在论坛争论“要不要花2000块加装CarPlay”。某车企高管私下感叹:“现在和国产车拼的不是发动机,是谁更懂中国用户——他们连方向盘加热都要分三档温度调节。”
所以问题来了:当国产车把豪华配置打成“标配”,合资品牌还要靠“品牌溢价”撑多久?下次再有人说“本田耐用”,不妨反问一句:“你是说那种连360影像都要顶配才有的耐用吗?”
(此刻某本田4S店经理默默把“经典SUV”的广告牌换成了“限时优惠3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