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0.07Cd之争!直播自证清流,还是公关博弈

阿维塔12风洞直播揭秘新能源车参数宣传秘密

5月9号晚上,阿维塔12在中汽研的那个风洞实验室搞了一场全程直播测试,结果直接在行业内炸开了锅。这次测试其实是对一个叫“苏黎世贝勒爷”的自媒体博主之前测出来的0.28Cd数据的一种回应。他们用的是“国家实验室标准测试+司法公证+权威媒体见证”这种模式,最后得出的结果是0.217Cd,跟阿维塔官方宣传的0.21Cd只差了0.007Cd。这场长达两个小时的直播,不只是阿维塔自己证明自己的“自证之战”,更是把新能源汽车行业中那些关于参数宣传的小秘密给曝光出来了。

阿维塔0.07Cd之争!直播自证清流,还是公关博弈-有驾

速度不同惹争议

这次的事情啊,把风阻测试里的一些复杂问题都给暴露出来了。先说测试标准吧,现在中国的风阻测试是按照一个叫《汽车整车空气动力学风洞试验》的团体标准来的,这个标准有点模糊的地方,就是允许汽车厂家在120到160公里每小时之间自己选测试速度。而且你知道不,速度每提高20公里每小时,风阻系数可能会少0.02Cd呢。比如说小米SU7的那个0.195Cd是在160公里每小时的时候测出来的,但阿维塔12这次严格按照120公里每小时的标准来测的。这就造成了一个“速度差”,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

阿维塔0.07Cd之争!直播自证清流,还是公关博弈-有驾

轮毂和后视镜如何影响汽车风阻

再说说配置差异带来的“蝴蝶效应”。阿维塔在直播里展示了不同的配置对风阻有多大的影响:换个运动轮毂,风阻就多了0.015Cd;换成普通的后视镜,又多了0.018Cd;要是把进气格栅打开,风阻直接飙到0.2714Cd。这种“参数会变”的情况和我们平时开车的实际场景完全不搭,这其实也是汽车行业宣传的一个痛点——车企总是喜欢吹嘘“最好成绩”,但对配置差异对数据的影响闭口不谈。

阿维塔0.07Cd之争!直播自证清流,还是公关博弈-有驾

车企测评玩真的,阿维塔开了个好头

说白了,问题的核心其实是技术太专业,老百姓搞不懂。比如风阻系数那套公式,什么空气密度、车身投影面积之类的,普通人根本搞不清。你说“Cd值每多0.01,电动车跑远点就少跑十几公里”,这到底有多严重,一般人也很难明白。

结果呢?自媒体博主一测出“0.28Cd”,数字简单直接,一下子就让大家紧张起来。但阿维塔的技术人员解释说,这个数其实有误差,可能正负差个0.01。这话一出来,听起来就像隔靴搔痒,大家根本不买账。

不过阿维塔这次处理得挺聪明,给汽车行业开了个好头。他们搞了个“三权分立”的测试方法——让中国汽研去测,公证处全程监督,央视还现场直播。这就跟以前车企自己测自己公布不一样了,谁都没法耍赖。这样的测试结果不仅自己能证明是对的,还能在法律上站得住脚,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争论,大家都可以照着这个路子来。

阿维塔0.07Cd之争!直播自证清流,还是公关博弈-有驾

阿维塔发起了一场靠谱的“科学互撕”

更厉害的是,阿维塔做了一个多工况测试,把风阻系数的动态变化给搞清楚了。在车头偏5度跑的时候,风阻系数达到了0.2972Cd,这已经快赶上博主实际测出来的0.28Cd了。这种“极限工况展示”,既回答了大家的疑问,也让普通人明白了风阻系数到底受啥影响,算是把行业从一味拼参数的怪圈里拉出来,开始往具体的使用场景上去讲了。就像阿维塔的副总裁雍军说的:“技术上的争论得靠科学来证明,不能光靠网友在网上吵吵。”

这次测试的意义可不止是为了自家品牌。它还点出了新能源车行业的一个大问题:因为没有统一的测试标准,大家的数据没法比;而且找第三方机构测试太贵了,普通消费者很难监督;再加上大家对参数的理解有偏差,这就让行业信任度直线下降。阿维塔这么干,可能真的会让整个行业赶紧制定一个统一的测试规则,比如必须明确标注测试条件,甚至让普通消费者也参与到监督里来,这样就能避免大家老是在参数上乱打嘴仗了。

现在车企都开始用直播来证明自己的数据了,问题是,他们是真心想解决问题呢,还是只是在搞一场精心设计的公关活动?

声明一下哈,这些信息都是网上找来的,要是有不对的地方麻烦告诉我,我一定删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