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燃机,有你不知道的20个冷知识!

关于内燃机,有你不知道的20个冷知识!-有驾
  1. 内燃机(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的核心特征是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的「燃烧室」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或「转子」做功,这与燃料在外部加热工质(如水)的「外燃机」(如「蒸汽机」)形成「根本区别」。

  2. 公认的「第一台」商业上获得成功的往复式内燃机是「法国」发明家「艾蒂安·勒努瓦」(Étienne Lenoir)在「一八六零年」制造的「煤气发动机」,但其效率极低,热效率仅「约百分之五」。

  3. 现代汽油机的基础——「四冲程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由「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Nicolaus Otto)在「一八七六年」申请专利并成功商业化,其效率相比勒努瓦发动机有了「巨大提升」。

  4. 「柴油机」的发明者是「德国」工程师「鲁道夫·狄塞尔」(Rudolf Diesel),他在「一八九二年」获得专利,并于「一八九七年」制造出「第一台」可实际运转的样机。柴油机依靠「高压缩比」(通常为「15:1」至「25:1」)使空气温度升高到「柴油自燃点」以上,无需「火花塞」点火。

  5. 「世界最大」(按尺寸和功率计)的内燃机通常是用于「超大型船舶」(如集装箱船、油轮)的「低速二冲程船用柴油机」。例如芬兰「瓦锡兰」(Wärtsilä)公司的「RT-flex96C」及其后续型号,其「十四缸」版本的长度「约二十七米」,高度「超过十三点五米」,重量「逾二千三百吨」,单台输出功率可「超过八十兆瓦」(「超过十万马力」)。

  6. 这类「巨型船用二冲程柴油机」也是目前热效率「最高」的内燃机,其有效热效率可以「超过百分之五十」,远高于一般汽车汽油机(「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五」)和汽车柴油机(「百分之三十至四十五」)。

  7. 某些采用「阿特金森循环」或「米勒循环」(特点是「膨胀比大于压缩比」)并结合「混合动力技术」的「现代汽车汽油发动机」,其最高热效率已能「突破百分之四十」,例如「丰田」的部分混合动力车型。

  8. 一级方程式赛车(「F1」)的「混合动力单元」中的「内燃机部分」(目前是「一点六升V6涡轮增压」发动机),据称其峰值热效率已「超过百分之五十」,代表了「小排量高性能」内燃机的「顶尖水平」,但这需要结合「能量回收系统」(ERS)才能实现整套动力单元的高效率。

  9. 量产汽车发动机的「最高转速」记录通常由「高性能自然吸气」发动机保持。例如,「戈登·默里汽车公司」(Gordon Murray Automotive)的「T.50」超级跑车搭载的「考斯沃斯」(Cosworth)「3.9升V12」发动机,其红线转速高达「每分钟一万二千一百转」(12100 RPM)。

  10. 历史上「最小」的批量生产往复式内燃机之一是美国「Cox」公司生产的「Pee Wee .020」模型飞机发动机,其排量仅为「零点零二立方英寸」,约合「零点三三毫升」(0.33 cc)。

  11. 「二冲程发动机」相比四冲程发动机结构「更简单」(没有复杂的气门机构),重量「更轻」,「每转一圈」就有「一次」动力冲程(四冲程是「两圈一次」),功率密度「更高」,但通常「燃油经济性较差」,「排放更差」,曾广泛用于摩托车、舷外机、小型发电设备等。

  12. 「汪克尔发动机」(Wankel engine)是一种「转子发动机」,其核心是一个「三角形」的「转子」在一个「椭圆形或类椭圆形」(准确说是「外摆线」)的「壳体」内旋转,直接将燃烧压力转化为「旋转动力」。它由德国工程师「菲力克斯·汪克尔」(Felix Wankel)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明。

  13. 汪克尔发动机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运动部件少」(没有活塞、连杆、曲轴、气门)、「运转平稳」、「功率密度高」。「马自达」公司是「长期坚持」研发和生产汪克尔发动机的「主要代表」(如「RX-7」、「RX-8」跑车)。

  14. 汪克尔发动机的主要缺点包括「燃烧室形状不理想」导致「燃烧不充分」、「热效率相对较低」、「油耗偏高」、「排放(尤其碳氢化合物)较高」以及「转子顶端的密封件」(Apex seals)「磨损较快」等技术难题。

  15. 「涡轮增压」(Turbocharging)和「机械增压」(Supercharging)技术通过「强制进气」(增加进入气缸的空气密度),可以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排量的情况下,显著提升内燃机的「功率」和「扭矩」输出。

  16. 「缸内直喷」(GDI -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 / CRDi - Common Rail Direct Injection for Diesel)技术将燃料「直接喷入」气缸内部,而非传统的进气歧管喷射。这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空燃比」和「喷射时机」,通常能带来「更高」的「压缩比」、「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响应」。

  17. 内燃机的主要排放物包括「二氧化碳」(CO2,温室气体)、「氮氧化物」(NOx,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一氧化碳」(CO,有毒气体)、「碳氢化合物」(HC,部分有毒或致癌)以及「颗粒物」(PM,危害呼吸系统健康)。环保法规对这些排放物有「严格限制」。

  18. 由于「环保压力」和「能源转型」的需求,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欧盟」、「美国加州」、「中国部分省市」等)已制定了在「未来十年至二十年」(约「二零三零年至二零四五年」间)逐步「禁售」新的「纯燃油乘用车」的计划,加速向「电动汽车」(EV)转型。

  19. 尽管面临淘汰压力,内燃机技术仍在「持续改进」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排放,例如「可变压缩比」(VCR)、「稀薄燃烧」、「先进热管理」等技术。同时,「氢内燃机」和使用「合成燃料」(e-fuels)被认为是延长内燃机生命周期的「潜在路径」。

  20. 内燃机作为「驱动了人类社会超过一个世纪」的核心动力源,在「汽车」、「卡车」、「船舶」、「飞机」(早期及部分现代)、「发电设备」和「各类工程机械」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其发明和普及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