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裁员缩减工厂产能,电动车卖不动,工人自愿买断离职

先问个事儿,大家有没有想过——电动车真能像前几年说的那样,在欧洲杀疯了、轻轻松松替代燃油车、架起“未来交通”的大旗?我总觉得,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省心。福特这波科隆工厂大裁员——最多1000人,明年就开始,靠自愿离职和买断,好像也不是突然砸下个雷。为啥?因为这电动车市场,表面上风风火火,底下门道才叫复杂。

回头看两年前,福特还把这科隆工厂打造成自己在欧洲的电动化样板,说投入20亿美元、端着“碳中和”、憧憬着欧洲新一代电动车就靠这地儿。搞得跟卖保险似的,口号喊得高,结果日子没熬过一年。为啥预期落空?说白了,最主要两点:一个是充电桩没跟上、车主怕买回来天天焦虑续航,另一个是政府补贴一撤,原本说好的“羊毛”薅不到了,消费者也现实,“咱就等等再买,反正新政策指不定啥时候又变。”

福特裁员缩减工厂产能,电动车卖不动,工人自愿买断离职-有驾

福特自己说,电动车需求比想象的低多了。你说这不是给自己找台阶下么?其实别说福特,整个欧洲好些主流品牌都陷进这坑。过去计划书里写得天花乱坠,2027年前要怎么调岗位、怎么精简结构,现在看,都是被现实“啪啪”打脸了。

这会儿,福特又把科隆工厂从两班制改成单班制,直接削减产能,等于给自己踩了个刹车。说到底,就是怕一拍脑门投太多,没人买货压仓库,还砸手里变成烫山芋。收缩阵线、裁员止损,算是企业求生的基本操作。

很多人看到这个新闻,第一反应都是“哎呀,千人失业,资本又割员工的韭菜了”。其实吧,换个角度,工厂那边早就和工会谈判,让工人自愿离职,留条体面路。你想,人家给你买断金,你要真觉得有更好的出路,难道还非得死磕工厂?企业内部运营,确实没法像发工资似的,想怎么发就怎么发——没需求下来,减员增效也合情合理。

福特裁员缩减工厂产能,电动车卖不动,工人自愿买断离职-有驾

有人问了,这不还是电动车卖不动“连锁反应”么?为什么大家都以为欧洲新能源车就是“板上钉钉”、闭着眼睛数钱那种?这里面弯弯绕可多了。别看欧盟政策说得响亮,什么2035禁油车啦,全电动啦,现实却永远比PPT复杂得多。比如,你小区不让装充电桩呢?高速服务区十个桩有九个坏掉呢?万一明天政策一变,买车还得多花上千欧元,客户能不观望?

再看福特这几年在欧洲的策略,真是不断试、不断修。2023年还踌躇满志,上线新平台,要和大众合作,结果到2024下半年,市场一降温,订单直线收缩,班次立马减一半。甚至连之前拍胸脯的“2030全电动”都不说了,马上换成了“看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啥意思?翻译成大白话:别死磕电动车,混动、油车还得留着,风头过了咱再说!

说白了,企业战略没那么多情怀,核心目标永远是现金流安全和产能利用率最大化。啥叫市场?市场就是你今天说想买,明天说不买,后天嫌贵,大后天政策又一变——企业就得跟着“跳恰恰”。所以,科隆的缩减,其实是福特变得更谨慎,也认清了现实;说它被动吧,有点,但也确实是主动求稳的动作。

顺带提一句,欧洲电动车市场自己也有“冷暖差”。整体数据看,销量还是涨的,什么欧盟前7月纯电车注册量破百万、市场份额15.6%,看着挺亮眼。问题是,这一波红利只集中在头部厂商和主攻经济型、电池供应链本地化的品牌。福特这类靠进口、单价偏高、跟风推新车的企业,很容易被现实打败。

福特裁员缩减工厂产能,电动车卖不动,工人自愿买断离职-有驾
福特裁员缩减工厂产能,电动车卖不动,工人自愿买断离职-有驾

特别是小型电动车型,定价灵活、换代快,压根不给传统车企缓冲时间。同行内卷,外加“价格战”天天打,谁能笑到最后真不好说。一边是高成本的旧厂房和员工负担,另一边是东欧、中国新势力压着降价,福特要是不及时断臂保命,那就真等着成明日黄花了。

再说说裁员这茬。表面上看,这些被减掉的岗位都是些电动车相关的生产线,其实背后是科隆工厂短期内没法实现产能消化。工业生产就是这样——班次多了,流水线转得快,订单少了,硬着头皮开班反成了浪费。与其死撑让人整天“没活干”,不如一步到位,由两班改单班,还能省一大笔成本。

你可以说这是“资本在人情和效率上的冷酷抉择”,但往前看点,电动车的寒气和热度是同一根管出来的。市场火的时候,所有人排队上班、机器24小时不歇。市场一梢冷,打工人最先“被优化”,这不是新鲜事。而且,福特还算规矩,主打买断和自愿流失,不至于一刀切。

有朋友会问,这是不是预示着欧洲电动化战略松动了?说实话,战略方向没人质疑,但“节奏条款”早就软下来了。各大品牌都逐渐承认——电动不是唯一出路,混动、节能汽油、价格带宽覆盖才是王道。谁能活着熬到政策红利兑现、消费者信心回暖,谁才笑到最后。

再多说一句,其实工人也不是完全没选择。欧洲工会参与度很高,博弈能力也强,买断走人、转岗技能提升、甚至到别的本地工厂再就业,这些都比“咱这批人一刀切说散就散”的互联网风气要好得多。至于科隆这窝人,是郁闷得很,可开厂也不是搞慈善,市场不买账,该收就得收。

福特裁员缩减工厂产能,电动车卖不动,工人自愿买断离职-有驾

福特这次瘦身,也是一种给其他企业的提醒:高峰期的投资,未必能穿越低谷。往后看,产能利用率、战略灵活性、成本可控,这三板斧谁砍得利落,谁才能坐稳江山。一厢情愿搞全电动,等哪天政策“变脸”、客户口袋捂紧了,企业可就要哭了。

很多人幻想电动车会像当年智能手机爆发式普及,觉得只要技术到位、价格合适,人人都会换。实际上,汽车这种高价、低频、强依赖基础设施的消费品,能否迎来拐点,跟消费者信心、政策持续性、配套建设是死死绑一起的。不是哪个总经理一拍桌子、哪个政府吹句牛就能决定的。福特的“踩刹车”,某种程度上是对市场无情现实的诚实回应,比那些还在画大饼的同行,倒是难得的真实。

所以你要说福特撤退是不是“失败者懦弱离场”,我真觉得未必。市场该来的冬天,总有人先穿秋裤。在寒风中先收缩,主动熬过去,比那些大雪来了才抱头鼠窜的,要清醒多了。

最后再问一句,面对今天这样的福特撤退,大家觉得下一个会是谁?会不会这波车企“瘦身潮”仅仅是个开始?等补贴退完、用户信心消耗殆尽,能撑下来的又有多少?是不是到了该重新思考电动车未来的时候?也许,这才是所有企业、工人与消费者需要同时面对的终极议题。

福特裁员缩减工厂产能,电动车卖不动,工人自愿买断离职-有驾
福特裁员缩减工厂产能,电动车卖不动,工人自愿买断离职-有驾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