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当天,杭州城下着蒙蒙细雨。我站在酒店停车场,看着面前这台5米多长的"巨无霸",心想这么大的车在黄山盘山道上会不会笨得像头熊?正当我掏出手机准备查导航路线时,副驾的媒体老师已经用方言对着车机说:"你好大众,导航到黄山迎客松,要最快不堵车的路线。"车机秒回:"已为您规划包含杭瑞高速的路线,全程预计3小时12分,途中2处服务区。"这反应速度,让我这个习惯用手机导航的90后都惊掉了下巴。
坐进驾驶舱,最先吸引我的不是三块大屏,而是座椅通风功能带来的清凉感——杭州三月中旬的气温已经飙升到28度,这个细节简直救命。挂挡起步时特意盯着转速表,想感受传说中的双离合顿挫,结果发现连红绿灯频繁启停都跟电动车似的顺滑。副驾的老司机突然冒出一句:"这变速箱怕不是偷师了CVT?"我们都不知道的是,这套动力组合暗藏玄机:第五代EA888发动机的VTG可变截面涡轮,能在1200转就输出最大扭矩,彻底治好了大众祖传的"涡轮迟延症"。
开上杭瑞高速,车队里有人按捺不住开始飙车。看着前车尾灯越来越远,我试着深踩油门,仪表盘上的数字像坐火箭一样从80飙升到140,推背感持续了整整5秒。同车的工程师笑着提醒:"悠着点,这台发动机在德国纽北赛道测试时,连续高强度跑过30圈都没衰减。"难怪官方敢给终身质保,这底气确实硬气。
最刺激的环节出现在黄山盘山公路。连续发卡弯让后座同事的手机从左手滑到右手,但途昂Pro的DCC自适应悬架就像会读心术,每次入弯自动调硬支撑,出弯又秒变"沙发模式"。经过一段搓板路时,后排突然传来惊呼:"快看!我保温杯里的水面居然没起波纹!"这滤震功力,让同行的某日系SUV车主默默收起了准备吐槽的矿泉水瓶。
智能化配置更是处处体现中国智慧。在宏村停车场,我们遇到了教科书级的极限车位——左右间距各5厘米。正准备下车指挥时,自动泊车已经完成操作,更绝的是系统自动折叠后视镜的动作,比驾校教练还专业。后来才知道,这套系统能记住50条泊车路线,就算回村遇到晒谷场临时停车也难不倒它。
第三排空间是另一个惊喜。身高178cm的摄像大哥主动请缨测试,钻进第三排后居然能跷二郎腿。秘密藏在第二排滑轨——足足22cm的前后调节范围,比高铁座椅还灵活。更贴心的是,第三排不仅有独立空调出风口,还有Type-C快充接口,彻底治好了当代人的"低电量焦虑症"。
回程路上遇到大堵车,哈曼卡顿音响派上大用场。当《青花瓷》的前奏从头枕音响流淌出来时,整车瞬间变身移动音乐厅。同车95后姑娘当场种草:"这不就是我花1万块改音响想要的效果吗?"转头就查起了当地4S店的位置。
加油时算了一笔账:全程302公里,表显油耗8.6L,实际加油26.3L。加油员听说这是台2吨重的四驱车,盯着加油枪确认了三遍数字。加油口贴着的"建议92"标识,又让精打细算的王叔直呼良心——要知道某些豪华品牌2.0T车型现在还要求喝95汽油。
夜幕降临,HUD抬头显示投射出的导航箭头与实景道路完美重合,这种科幻片般的体验让人恍惚觉得在开电动车。副驾突然发现新大陆:"快看中控屏,它居然能显示黄山松树的百科介绍!"原来车机接入了文心大模型,方圆5公里的景点信息张口就来,活脱脱一个车载版"导游机器人"。
回酒店整理素材时,隔壁房间传来激烈讨论。过去偷听才发现,三位媒体老师正在用后备厢当牌桌打斗地主——放倒第三排后的2427L空间,躺三个成年人都绰绰有余。这种魔幻场景,大概只会发生在中国人设计的SUV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