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中国两领域突破将超美

一汽丰田bZ5一出来,我就跑去试驾了。说实话,没抱太大希望——毕竟“合资电车”这四个字,在过去几年里多少有点尴尬。但开完一圈回来,我坐在展厅沙发上愣了十分钟:这车,真把合资品牌最后的体面给守住了,甚至,还往前迈了一大步。

3100万辆年销量,新能源超1280万辆,连续十年全球第一——这是2024年中国汽车交出的成绩单(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咱们不吹不黑,光看数字就明白:中国不只是“造得多”,更是“转型快、走得稳”。 而在这场电动化浪潮里,真正能打的,不仅是新势力,还有那些沉得住气、熬得过周期的老牌车企。比如一汽丰田。

今天聊的主角是bZ5,定位纯电中型SUV,售价13万起。乍一听,这价格杀进的是国产电车最卷的战场。但它偏偏用一套“日系理性+中国需求”的组合拳,打得有板有眼。

外观:低调里的高级感,才是真功夫

美媒称中国两领域突破将超美-有驾

老铁们,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电车都爱搞“未来感”?灯带拉满、线条锋利,生怕别人看不出它是电动车。但bZ5不一样。

它走的是“简约但不简单”的路子。前脸封闭式设计很干净,LED大灯细长犀利,像眯着眼笑的大叔——看着温和,其实心里有数。车身侧面线条流畅,风阻系数做到了0.29Cd,这对一台接近4.7米长的SUV来说,相当不错了。

最打动我的是细节处理。比如后视镜底座做了导流设计,轮毂造型也有空气动力学考量。这些小地方,看得出丰田不是简单油改电,而是认真做过原生纯电平台(e-TNGA)的功课。

坐进车内,才懂什么叫“以人为本”

美媒称中国两领域突破将超美-有驾

很多人说日系车内饰“素”,但我觉得,bZ5的“简”,是克制的高级。

一上车,15.6英寸竖屏确实抢眼,但不像某些车那样“堆屏幕就叫智能”。它的UI逻辑清晰,菜单层级合理,我一个不常摸新车的人,三分钟就上手了。而且屏幕支持防眩光处理,大中午阳光直射,照样看得清。

重点来了——那个1.44㎡的全景天幕。我特意挑了个正午去试驾,外面30度,车内居然不闷!销售说用了Low-E+Ag2双涂层玻璃,紫外线隔绝率99.98%,红外线99.3%。这不是营销话术,是真的有效。坐在后排追剧,完全不用拉遮阳帘,眼睛不刺,皮肤也不晒。

空间更是越级存在。轴距2880mm,后排跷二郎腿毫无压力。我身高178,坐进去头顶还有一拳半。而且地板纯平,中间乘客再也不用“金鸡独立”了。

开起来怎么样?这才是重头戏

美媒称中国两领域突破将超美-有驾

先说动力:200kW前电机,峰值扭矩345N·m,配比亚迪弗迪的刀片电池。别看是前驱,起步那一脚油门下去,推背感直接顶上来,城市超车轻轻松松。

底盘调校还是熟悉的丰田味——稳,但不木。 过减速带时,悬挂能吸收大部分震动,不会哐当哐当砸你屁股。高速变道,车身跟随性比想象中好,没有传统SUV那种“船感”。

续航方面,CLTC工况下提供550km和630km两个版本。我试驾的是630km款,实际跑了80公里城市+快速路,表显掉了不到30%,表现挺扎实。关键是,它没为了堆续航牺牲安全性。

智能驾驶:不玩虚的,主打一个“靠谱”

美媒称中国两领域突破将超美-有驾

说到智驾,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激光雷达越多越好”“算力越高越牛”。但我说句实话:用户要的不是参数,是安心。

bZ5搭载的是Toyota Pilot 3.0 + Momenta 5.0城区领航辅助系统,全系标配33颗感知硬件,高配还上了激光雷达,算力达544TOPS。听起来很猛,但它的聪明在于“融合”。

我在市区体验了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从高架下来,系统自动识别匝道曲率,提前减速;遇到加塞车辆,能及时刹车并重新规划路径。整个过程不像某些新势力那么激进,但胜在平稳、可预测。

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有一次左转红灯刚变绿,对面直行车辆还没完全通过,bZ5并没有急着冲出去,而是等对方完全驶离才起步。这种“礼让意识”,是算法里写进去的“人性化”。

美媒称中国两领域突破将超美-有驾

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

各位车友,买车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被动安全。但事故往往发生在一瞬间。

bZ5全系标配9个SRS安全气囊,包括主副驾、侧气囊、侧气帘,甚至连后排中间都有座椅间气囊——这在同级里极为罕见。五重电池防护系统也让人安心:防水、防撞、防过充、防漏电、防高温,层层设防。

我知道有人会问:“刀片电池到底安不安全?”这么说吧,比亚迪几百万台装车量,热失控事故极少。而丰田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业内谁不知道?两家巨头联手,等于给电池安全上了“双保险”。

横向对比:它怕谁?

美媒称中国两领域突破将超美-有驾

我们拿三个典型对手聊聊:

特斯拉Model Y(基础版)

优势在品牌和超充网络,但内饰简陋、悬挂偏硬,适合追求科技极简的用户。bZ5赢在舒适性和本土化配置,比如天幕隔热、后排空间。

比亚迪宋PLUS EV

美媒称中国两领域突破将超美-有驾

同样用刀片电池,性价比高。但智驾系统相对保守,目前还不支持城市NOA。bZ5在高阶辅助驾驶上更进一步。

深蓝S7纯电版

设计年轻,配置丰富。但在品牌可靠性、长期保值率上,仍需时间验证。而一汽丰田有近30年口碑积累。

所以你看,bZ5不是每项都第一,但它几乎没有短板。

美媒称中国两领域突破将超美-有驾

真实车主怎么说?

我在店里碰到一位刚提车的李哥,40岁,程序员,家里已有辆燃油车。“我买bZ5就是图个省心。”他说,“充电一次跑一周,公司附近就能充。关键是老婆开也放心,L2+辅助驾驶让她接送孩子不累。”

他还提到一个小细节:车机语音助手响应快,而且能连续对话。 比如说“打开空调,调到23度,风量中等”,不用一句一句下命令。这种体验,只有日常用才会懂。

合资电车的未来在哪?

美媒称中国两领域突破将超美-有驾

有人说,合资品牌在电动时代掉队了。但我看bZ5,反而觉得它们找到了新节奏:不盲目拼参数,而是把几十年积累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制造品质,嫁接到电动平台上。

更重要的是,它学会了“低头看路”——不再拿全球车型硬套中国需求,而是真正为中国用户定制产品。比如那块大天幕,比如后排大屏,比如支持快慢充兼容的补能方案。

这背后,是中国市场倒逼全球车企变革的缩影。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

美媒称中国两领域突破将超美-有驾

回到开头那个话题:美媒说中国将在科技领域超越美国?我不确定政治叙事,但只看汽车这一行,中国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速度,确实是世界级的。

而像bZ5这样的产品告诉我们:真正的进步,不是谁嗓门大,而是谁能沉下心,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

它可能不会让你一眼惊艳,但久处不厌,越开越顺手——这才是家用车该有的样子。

互动时间:

你觉得合资电车还有机会吗?

美媒称中国两领域突破将超美-有驾

同价位你会选bZ5,还是国产新势力?

你最看重电车的哪一点?续航?安全?还是智能?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下次试驾,说不定就按你们的要求来!

美媒称中国两领域突破将超美-有驾

(P.S. 店里送的试驾咖啡还不错,下次记得去喝一杯,顺便看看实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