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终于要消失了,车主们欢呼吧!

最近这些年,但凡您去逛车展或者到新能源汽车店里看一看,肯定会发现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很多新车的车门上都找不到传统的门把手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时跟车门齐平,等你拿着钥匙走近了,它就“嗖”地一下自动弹出来的设计,业内管这个叫“隐藏式门把手”。

销售人员会热情地跟您介绍,说这玩意儿看着多有科技感,多高级,还能降低一点点风阻,帮您省电。

隐藏式门把手,终于要消失了,车主们欢呼吧!-有驾

听起来确实挺酷的,也让车身侧面显得特别光滑、完整,很有未来感。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被车企们当作“时髦”和“进步”来宣传的设计,如今却成了无数车主口中“最坑人”的发明之一,甚至因为涉及到人命关天的大事,国家都准备要出手,彻底终结这个潮流了。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个看着挺漂亮的设计,怎么就走到了要被“封杀”的地步呢?

咱们先从日常用车最直接的感受说起。

这个隐藏式门把手,听着智能,用起来却常常让人哭笑不得。

隐藏式门把手,终于要消失了,车主们欢呼吧!-有驾

就说这天气变化吧,夏天大太阳底下停一会儿车,车身晒得滚烫,那个弹出来的金属门把手,温度能高到让你不敢下手去碰,一不小心就给你来个“热辣体验”。

到了冬天,尤其是在咱们北方,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

一场雨夹雪过后,车门把手那个小小的缝隙里灌进去的水结了冰,直接把它冻得严严实实。

任凭你怎么按钥匙、怎么感应,它就是纹丝不动,缩在里面当起了“缩头乌龟”。

很多车主都经历过大冬天急着出门,却围着车门干着急,最后只能回家拎壶热水小心翼翼地浇上去,场面别提多狼狈了。

除了这些,偶尔还会发生机械故障,在你关门的一瞬间它突然缩回去,冷不丁夹一下手,疼得人直咧嘴。

这些还都只是使用上的不方便,更让人头疼的是它的维修成本。

隐藏式门把手,终于要消失了,车主们欢呼吧!-有驾

一个传统的门把手,结构简单,坏了换一个,连工带料可能也就几百块钱。

可这个隐藏式门把手不一样,它里面是电机、传感器和一套复杂的联动机构,是个精密的电子机械产品。

一旦出了问题,可不是简单换个壳子就行的,整个模块换下来,花个两三千块钱都是常事,这差价可就太大了。

如果说上面这些还只是让人觉得麻烦和费钱,那接下来说的,就是真正让人感到后怕的安全隐患了。

想象一个不幸的场景:车辆在路上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碰撞事故。

在剧烈撞击下,车身可能会发生变形,更重要的是,全车的电路系统很可能在瞬间就断掉了。

这个时候,那个需要依靠电力才能弹出来的隐藏式门把手,就成了一块动不了的“死铁”。

隐藏式门把手,终于要消失了,车主们欢呼吧!-有驾

车里面的人如果因为受伤或者昏迷,自己没法从内部打开车门,那么车外的人,包括第一时间赶到的救援人员,面对一个光溜溜、没有任何着力点的车门,会变得束手无策。

专业的破拆工具可能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下手点,每一秒钟的耽搁,对于车内的伤员来说,都可能是生与死的差别。

去年发生在山西高速上的一起华为问界M7的事故,就用血淋淋的现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事故发生后车辆起火,因为碰撞导致车门锁死,隐藏式门把手无法弹出,赶到现场的救援人员和热心群众想尽办法也打不开车门,最终导致了极其惨痛的后果。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关注和讨论,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个看似炫酷的设计,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变成一道无法逾越的“鬼门关”。

那么,这么一个问题多多的设计,当初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呢?

其实这股风潮最早是从美国的特斯拉开始的。

隐藏式门把手,终于要消失了,车主们欢呼吧!-有驾

特斯拉为了追求极致的简约设计和非常微弱的空气动力学优势,在它的Model S车型上率先使用了这种隐藏式门把手。

后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全球,国内的很多汽车品牌在追赶和学习的过程中,似乎把特斯拉的一些设计当成了“标准答案”。

特斯拉那个极简到甚至被一些人吐槽为“毛坯房”的内饰风格,国内车企学得不多,但偏偏这个华而不实、争议巨大的门把手,却被大家争先恐后地搬到了自家的产品上。

一时间,仿佛新推出的电动车,如果不配个隐藏式门把手,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智能汽车,就显得不够高级、不够有科技感。

这背后反映出一种行业性的跟风和焦虑,大家都在看着对手怎么做,生怕自己落后了,却缺少了一些从用户真实需求和安全底线出发的独立思考。

创新本该是为了让产品更好用、更安全,但如果一项“创新”只是为了看起来不一样,而牺牲了便利性、可靠性,甚至安全性,那它就背离了创新的初衷,成了一种本末倒置。

好在,在经历了多起事故的惨痛教训和持续的社会舆论压力之后,监管部门终于要采取行动了。

隐藏式门把手,终于要消失了,车主们欢呼吧!-有驾

根据多个渠道传出的消息,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基本完成了《汽车车门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草案的起草工作。

这个新标准的核心内容非常明确,就是要给门把手的设计立下规矩,守住安全的底线。

简单来说,就是以后像现在这种完全依赖电力才能弹出的全隐藏式门把手,将被明令禁止。

而传统的机械式门把手,以及像大众汽车那种半隐藏式、可以伸手进去抠开的设计,是允许的。

最关键的一条是,无论采用哪种设计,都必须保留一个纯粹的机械应急解锁机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械冗余”。

这意味着,就算车辆完全断电,也必须保证救援人员能通过一个机械的方式从车外把门打开。

这项规定一旦正式实施,就意味着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采用全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都将面临整改,未来新车的设计也必须遵守这个“安全铁律”。

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告诉所有车企,任何设计上的花哨和噱头,都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其实,行业里也一直有保持清醒的企业,比如大众多年来就坚持使用更可靠的半隐藏式门把手,国产品牌吉利旗下的极氪,在新车型上也大胆地用回了传统门把手,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证明了,实实在在的好用和安全,远比那些虚无缥缈的“高级感”更重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