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大战打响,奥迪“内斗”,你看笑了吗?
要说今年汽车圈最离谱的瓜,不得不提奥迪两兄弟的“地板价肉搏”戏码,格局小了那是没有,内里花活倒是不少。
有人疑惑了,怎么大名鼎鼎的奥迪,居然把自己逼成了个“团战窝里横”的活榜样?
别急,我们一点点捋。
先说价格这锅粥,2025款一汽奥迪A3,成都那边都快被砍到幼儿园价了,11.24万起,直接六六折。
开玩笑呢?当年谁能想到奥迪会沦落到和一众国产车抢客的地步?
这价格要是让那些前几年提车的车主知道了,不哭晕在厕所算我输。
可最抽象的是,价格砍成这样,销量还是“跳楼机”,掉的那叫一个心悸。
谁能想到,数据摆那儿——2024年一汽奥迪销量猛跌12.5%,历史新低,比滑梯下得还快。
画面感是不是很强,奥迪急得团团转,结果自家兄弟上汽奥迪不但不来“帮扶”,还顺势在品牌和渠道上下绊子,这兄弟情大概也只能在合同里找找了。
这场明面上的价格战,背后其实是关于控盘、血统、利益的多回合拉锯。
你别以为车企不讲老一套“门第观念”,这年头豪华品牌都得自带“家族企业剧本”。
一汽奥迪历史悠久,人家可是1988年就跟德方套上关系的老前辈,当时还是国产高端车的象征。
一直到2016,上汽找到大众聊了聊,悄咪咪地把奥迪拉到自己怀里,一汽奥迪当时那真叫气炸了肺。
出现15家一汽奥迪经销商代表要挟:“你要是弄上汽奥迪,咱就不提车咯。”
彼时的奥迪,哪见过这种大阵仗?
表面风平浪静,实际底下暗流涌动。
三方到2020年才总算握手言和,合作声明一摊,尴尬的小船算是暂时没翻。
实际上,奥迪在中国就这两条腿:一汽奥迪走商务沉稳,习惯了“正统出身”;上汽奥迪更强调年轻化、运动范儿,剑走偏锋想拿下一波新生代。
理想状态应该双赢才对,可惜现实不是偶像剧——A5L上市那会儿,两兄弟连价格都要卷个你死我活。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预售挂26万,一汽奥迪A5L立马梭哈到25.68万上市。
正式公布价格后进一步加速下潜,一汽奥迪A5L直接撂到23.98万。
你说两兄弟争家产,这架势拿出来让雷克萨斯和凯迪拉克都绷不住了。
可是消费者真便宜了吗?
未必。
两套品牌外壳,内核其实一个德味儿,玩家卷来卷去,反而把自己玩得伤痕累累,连本就不乐观的利润也献祭了。
市场笑了,经销商哭了,竞争对手更乐了,不信你看,奔驰宝马在中国今年上半年都比奥迪卖得多。
就这样,还不止价格一把火,品牌标识也割裂。
上汽搞出来的电动新品牌AUDI,标志干脆换成英文大写,不见传统四环。
你说离谱不离谱?
四环标志对于奥迪,这不就和李雷和韩梅梅结婚证上的红章似的,是正统血缘的象征。
结果人家AUDI就上演了一出“不姓奥迪也姓奥”,偏玩新潮,主打不同受众。
一汽奥迪气得跳脚,隔空艾特对方:“四环血脉,坚决守护,不准变质。”
厉害的是,喊归喊,文章很快就被自己悄摸摸删了。
嘴硬归嘴硬,底气却显得有点空。
究竟问题出在哪?
其实就是利益蛋糕的再分配。
过去一汽奥迪是老大哥,坐拥600多个网点,财源滚滚。
现在上汽奥迪以直营+代理新模式杀进来,精准撸新能源、智能化这一块年轻用户。
大家抢同一批客,丁点都不想让。
血统之争表面猛烈,归根结底,是不甘心自己一锅端的好日子被人分了。
股权结构、销售渠道、品牌溢价,每个点都足够让双方去“互掐”。
资深观察人士卢克林就点破了:一汽奥迪嚷嚷“四环非正统不认”,无非想拉住原有客群,防止AUDI把品牌稀释干净,顺便锁死自己在中国“奥迪正宗”的话语权。
但问题来了:这么互啃,还能一起活下去吗?
短期看,这仗还停不下来。
长期看,外部压力才是真的要命。
看数据才知道,奥迪卖得越来越难。
2021年开始,一汽奥迪销量掉头下坡,2022年一下掉9.3%,还没踩住刹车。
2023年小阳春,勉强反弹;结果今年彻底跪了,12.5%的下跌,一下回到解放前。
燃油车为主力,新能源跟不上,转型慢半拍,眼见着豪华车市场蛋糕越来越偏向奔驰和宝马。
奥迪的全球账也同样不好看,税后利润跌到13.46亿欧元,同比少了三分之一还多。
成全球BBA垫底的感觉,哪个还能信它立于不败之地?
明明是“老钱”,偏偏也过起了省吃俭用的日子,股票市场都帮着下调了全年营收预期。
摆在奥迪面前的难题,是怎么给自己找条全新出路。
上汽奥迪这边,电动AUDI品牌已经登场,主打中国市场新一代电动化红利。
而一汽奥迪也没闲着,赶紧拿出Q6L e-tron和A5L这对新贵,靠与华为乾崑智驾“协作”自救。
但别指望华为智驾就能一招定乾坤——高阶功能还得选装,三万多块不是人人舍得掏,性价比还是没人聊。
就算技术够硬,价格上真没能笑饿了肚子的消费者。
专家说得狠实在:如果A5L带激光雷达能扣到35万以下,明年或许有翻身希望,否则想靠40万以上的定价带货,华为的牌子都难救。
渠道这事,也翻了新花样。
一汽奥迪被销量压得喘不过气,宣布上融合直售,整合经销商和直营渠道。
客户网上下单,全国统一价,听起来高大上,实则经销商压力倍增。
未来谁能活下来,基本看谁更能扛住低毛利和高运营,传统经销商老路恐怕要面临大改,道别“捞快钱”的美梦。
但风险也摆那儿。
统一价真能稳住市场价格体系吗?
经销商真能甘于“打工仔”吗?
你今晚操心一句,明天车主贴在论坛的吐槽又一句,谁也别想着高枕无忧。
最后,放眼整个市场,争来争去,消费者未必真的得了什么好处。
豪华品牌的壁垒比谁都脆弱,一旦放下“身段”卷低价,“尊贵感”也就剩个笑话。
回过头,有没有一种可能,奥迪的内卷不过是中国市场豪车格局变天前的小插曲?
新能源势力、智能化新品冲锋在前,奥迪、奔驰、宝马都得重新分蛋糕。
谁慢半拍谁被拉下,谁还沉浸在“正统之争”谁就离市场越来越远。
人们笑奥迪内斗,其实背后是这个时代丝毫不留情的迭代与汰换。
烧脑的价格战、啼笑皆非的口水仗,看似热闹,但都是外部大变局中的缩影。
你说,车市这出大戏,今年还有几幕更离谱的?
下一个倒霉的,会是谁?
你怎么看奥迪的这一波操作?有啥更离谱、抽象的观点欢迎来留言,大伙一起吐槽吐槽!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