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保时捷销冠这事儿,最近挺火。
但讲真,这事儿的核心,从来不是什么AI换脸,也不是什么荡妇羞辱,而是“销冠”这个职业,尤其还是保时捷的销冠,本身就是一种献祭。
你把自己的形象、能力、甚至一部分灵魂,打包成一个高光产品,摆在货架上,供人瞻仰、揣测、以及最终的消费。
成了,你是神话;败了,你是笑话。
而AI换脸,不过是加速了这个从神话到笑话的进程,一脚油门,直接干到了终点站,连个缓冲的机会都没给。
我们得先搞明白,保时捷卖的是什么。
这玩意儿,一半是车,一半是玄学。它跟BBA那种满大街跑的所谓豪华不一样,BBA是中产阶级的毕业证,而保时捷,是你试图撕掉毕业证,去申请一个“老子不一样”俱乐部会员卡的申请表。
所以,能把这玩意儿一年卖出去170台的人,她卖的肯定不是车。她卖的是一个梦,一个通往想象中某种更高阶生活方式的船票,她是那个在码头发票的NPC。
原来看报道说,她的诀窍是“给客户提供情绪价值”,尤其是女性客户。
这话说得太文雅了,翻译过来就是,她不跟你聊参数,不跟你聊扭矩,那些东西对于目标客户来说,跟修仙小说里的“筑基期”、“金丹期”一样,听个响就行了。
她聊的是什么?是“姐,你开这台Cayenne出门,你那帮塑料姐妹的眼神都得拉丝”、“这颜色,就是为你这种独立女性量身定制的”、“你老公懂个屁,车是你的第二个家,必须自己喜欢”。
看到没?她卖的不是工业品,是情绪安慰剂。是情绪安慰剂。
她不是销售,她是一个人性的“压缩毛巾”。遇到合适的客户(水),她就能瞬间膨胀,展现出你最想要的样子,包裹你,温暖你,让你心甘情愿地刷卡。
讲真,这才是顶级的销售,卖的不是产品,是信仰充值服务。
但这种建立在沙滩上的玄学大厦,最怕的就是退潮。
而AI,就是那个掀起大海啸的扳机。
为什么这事儿一出来,没几个人关心技术本身,反而都在讨论“她到底是不是那样的人”?
因为大众潜意识里,是不接受一个美女靠正当能力把钱赚了的。尤其还是卖保时捷这种自带暧昧光环的奢侈品。
他们需要一个“黑幕”,一个“潜规则”,来让自己的平庸显得心安理得。“你看,她那么牛逼,原来是靠睡啊,那我就平衡了。”
这是一种全民共享的“精神吗啡”。
所以那个不雅视频,是不是真的,重要吗?
不重要。
它就像一个引子,点燃了每个人心中那个阴暗、潮湿、充满嫉妒和意淫的火药桶。轰的一声,大家就都爽了。
操,这世界真没劲。
至于造谣的人是谁?同行?前同事?得罪过的客户?
这种分析毫无意义。
在掀桌子式竞争的时代,最好的防守不是做得更好,而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爆了。我卖不过你,没关系,我让你直接社会性死亡,大家一起完蛋。
这是一种典型的“我不过了,你也别想活”的自爆式攻击。
而AI技术,让这种自爆的成本,低到令人发指。
过去你想毁掉一个人,你得跟踪、偷拍、找私家侦探,一套组合拳下来,费时费力还容易把自己搭进去。
现在呢?
8块钱换衣,15块钱换脸,包教包会,童叟无欺。这玩意儿就像一个赛博许愿机,区别只在于,你许的愿是让别人社会性死亡,代价是15块钱包邮。
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自己搞个智子工程费了牛劲,地球人15块钱就能实现信息层面的“降维打击”,这上哪说理去。
写到这我突然觉得,把这事儿比喻成修仙有点扯淡,但你仔细想想,又他妈的无比贴切。
销冠牟倩雯,就是那个修炼到瓶颈期,准备渡劫飞升的修士。她一年170台的业绩,就是她积累的功力。然后,不知道哪个角落里的“道友”,看着眼红,直接祭出了一个上古禁术——“AI换脸夺心魔咒”。
这魔咒不伤你肉身,专攻你的“道心”。
它让所有围观的凡人,都觉得你是个“魔女”。你百口莫辩,你说你没干过,人家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说你是被陷害的,人家说“无风不起浪”。
你的每一次辩解,都是在给这个魔咒增加威力。
最终,你道心破碎,功力尽散,被打回原形。
这就是最骚的。
我作为一个真的去4S店看过车的中年人,非常理解那种氛围。一个顶级的销售,确实能让你产生一种“我不是在买车,我是在投资我自己”的错觉。这种错觉非常宝贵,也非常脆弱。
我有时候看我那个破车的贷款单,都觉得人生充满魔幻。一个月几千块,买了个上下班的铁盒子,还得防着被开罚单。
所以,这个故事的悲剧性,不在于一个女性被造了黄谣,而在于一个用专业和情绪劳动构筑起来的商业神话,被15块钱的赛博工具,像戳破一个气球一样,轻松戳破了。
它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真相:在一个技术无限逼近“魔法”的时代,你所有的努力、你的人设、你的声誉,都可能在一夜之间,被一个无聊的、匿名的、怀着恶意的陌生人,用一杯奶茶的钱,归零。
就问你怕不怕?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法律问题了。警察立案,跨国追凶,难于登天。就算抓到了,又能怎么样?行政拘留几天,罚酒三杯。但那个视频,就像一个数字病毒,已经永远地存放在互联网的某个角落,随时可能再次爆发。
她的名誉,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别再问怎么防AI了,防不住的。这就像你问怎么防止别人在背后说你坏话一样,是个人性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真正要问的是,当所有人都可能随时被P成主角,所有人都拿着“赛博金钟罩铁布衫”的时候,我们还能信什么?
答案是,什么都不信。
当信任彻底崩塌,所有眼见为实都变成“有待考证”,所有的人设都可能被一键颠覆的时候,大家就只能退回到最原始的交易模式。
没有情绪价值,没有品牌玄学,没有信仰充值。
只有赤裸裸的性价比。
这,或许才是对保时捷这类“玄学品牌”最根本的降维打击。
这才是终极的公平。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